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租一间破旧的出租房,摆上一些医疗器械,进一批药品,就堂而皇之地办起了诊所,这样的非法行医窝点虽然经过多年的严打,但还是屡有出现。昨天上午,我市召开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首次联席会议,通过成立公安联络室、聘请社会监督员,多方联动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
非法行医者越来越“隐蔽”
本周一,镜湖新区的公安部门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非法行医的线索,在尽量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公安部门与卫生监督部门取得了联系,经过周密安排,公安和卫生部门一举端掉了三个非法行医窝点。
非法行医窝点能顺利取缔,这要归功于警医联动。镜湖卫生监督部门说,随着“打非”力度的加大,一些非法行医者越来越狡猾,看病、藏药的地点也十分隐蔽。前不久,他们在联合有关部门取缔一家非法行医窝点时,依法扣押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10箱,价值数千元。
市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说,从2005年以来,我市启动“打非”工作,在卫生、公安、药监、新闻等部门的合力配合下,非法行医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6年来,共取缔了无证行医1359户,立案287起,罚款367.14万元,移送司法机关31起,追究刑事责任17起,最重判刑11年。
省内联网共查非法行医
由于非法行医窝点往往在城郊接合部、集镇等区域出现,非法行医者也往往是外来人员,不但隐蔽而且经常死灰复燃。为加大打击非法行医现象,卫生监督部门注重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建立了“打非”黑名单,通过省内联网共查的方式,有效遏制非法行医者“流窜作案”,让非法行医者无处藏身。
“近年来,我们把查处的无证行医者、判刑的信息等及时输入了打非黑名单库,供大家查询,以利于信息共享。目前,已经上输黑名单40多例。”市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扩大非法信息采集渠道,今后,公安部门统一在同级卫生部门设立联络室,建立定期联系及通报制度。辖区卫生监督机构收到公安联络室通报的违法案件线索之日起3日内,依法对所通报的案件线索进行核查,并将查处结果告知公安联络室,重要或紧急案件即时核查。
据天天商报 记者 章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