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封了,村民们只能步行
梁辉水库大坝边山体坍塌
从余姚通往梁弄、四明山、大岚的交通主干道被阻断,幸无人员伤亡
余姚公路段:坍塌因水库改造遗留问题和下雪引发
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 12月20日晚上7点50分左右,余姚市区南面,梁辉水库大坝旁的西侧山体发生坍塌。100立方米左右的巨石堆滚落下来,砸到了从余姚通往梁弄、四明山、大岚的交通主干道,阻断了道路。幸无人员伤亡。
昨天,记者赶到现场时,路还没通,塌方地段两端建起了护栏。
在山脚指挥交通的一位余姚市交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还不能确定什么时候通路。
塌方发生在水库大坝旁边
记者驱车到了梁辉水库大坝脚下,下车步行约五六分钟,看到了塌方处,就在梁辉水库大坝的西侧,一座距路面30米左右高度的山头。
一块块巨石堵在8米左右宽的路面上。人要从这里走过,着实需要费一番力气。
在路东侧低于路面三四十米的一条宽沟,也零碎的有一些石块洒落。
石块分成几堆,有一人多高,路上有被挖机清理过的痕迹。
几个从山里的燕窝、黄明(音)一带出来的村民,打这里经过,去梁辉镇上上班,“车子不通了,只能用走的。”他们说,要走上七八公里路,才能到镇上。
大雪和山体本身不稳定是主因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余姚公路段副段长朱建江。
“发生事故后,交通部门立即采取强制性封道,但考虑到山体不稳定,随时有石块滑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当晚并没有采取抢通措施。”朱建江说,前晚,余姚市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水力、国土、梨州街道等部门都参与此次会议,讨论最终决定,彻底将松散山体开挖掉。
朱建江告诉记者,前两年也发生过类似的坍塌事件,但每次封道都遭到村民的极力反对,因为一旦封道,村民就要绕道行驶,最近的一条是与浒溪线相对的机耕路,在梁辉水库的东面,但这条路不符合道路通行条件,同样有安全隐患。而绕道其他道路,起码要多出五六公里的路程。
“这条路实际上是水库改造建设后的遗留问题,它原本在水库下面,后来经过开山改造才建到了上面,这样一来,使原本松散的山体变得更加不稳定,加上前几天的大雪,冰冻造成山体疏松。”朱建江说,这次塌方对大坝没有造成影响,目前交通部门已经展开开挖工程,争取在春节前完成并通车。
此次塌方果真对大坝没有影响吗?水库改造历史遗留问题是怎么造成的?本报将对此继续关注。
相关链接
余姚市交通局公布的
封道车辆绕行方案
因213省道(浒溪线)梁辉水库左坝肩公路边坡山体崩塌,为确保治理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决定自2010年12月21日起至2011年4月20日止对213省道(浒溪线)33K+550——31K+700(雁鸣桥-凤翔桥南)段实行交通管制,具体如下:
1、0:00——24:00禁止一切车辆、行人在管制区域内通行;
2、受限机动车除摩托车外,一律绕道余梁线和梁辉-黄明公路通行,摩托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可经梁辉水库东侧水库便道通行;
3、管理部门将根据道路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对管制的时间和路段进行适当的调整。
请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给予理解和支持。
近年梁辉水库大坝坍塌事件
梁辉水库距余姚城区6公里,库容达3152万立方米,1993年开工建设,1997年下闸蓄水,2004年通过竣工验收,目前分别向余姚和慈溪供水。
1、2010年10月15日凌晨,浒溪线梁辉水库大坝左侧山坡发生塌方,两块约30立方米的石块从7米高的山坡处塌落,因崩塌发生时段车辆行人较少,所幸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同时,因清理及时,亦未对交通通行造成大的影响。
2、2006年3月16日14时10分,梁辉水库左坝肩公路边坡曾经发生过山体崩塌。崩塌后大部分崩塌物堆积于33省道路面,少部分滚入梁辉水库的溢洪道内,导致33省道交通堵塞及中断,通信也造成中断,对水库溢洪道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