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养老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养命钱”,但近日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称,我国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基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中国养老金制度面临严峻挑战。
昨天,记者从省人力社保厅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全省养老基金累计结余1109.7亿元,支付能力为34个月,但也存在着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的问题。
近半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0年,若剔除1954亿元的财政补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设兵团)共有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
除了收支缺口增大外,中国养老金制度还存在着收益率低的痼疾。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两种投资渠道。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2000年至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总的收益率可能不足2%,低于同期的通胀率。
我省基金支付能力为34个月
据省人力社保厅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我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97.5万人,比2007年底增加621.2万人,增长57.8%。
我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总体比较好。截至2010年底,全省养老基金累计结余1109.7亿元,比2007年底增加504.5亿元,年均增长22.4%,累计增长83.3%,目前,基金支付能力达34个月,比2007年提高2个月。
但地区之间基金支付能力严重不平衡,支付能力高的地方达100多个月,支付能力低的地方不到一个月。部分地区基金支出增长幅度超过了基金收入增长幅度,基金支付压力加大,基金支付能力逐年下降,全省去年有几个县(市、区)出现当年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保值增值渠道窄
实际处贬值状态
同时,我省也存在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的问题。今年7月,省人大财经委在《关于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增长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如201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386亿元,比2007年增长70.6%,同期基金收入只增长了48.1%。主要原因除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外,人口老龄化也加剧了支付压力。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省将从“十一五”期末的100个劳动人口(16-59周岁)抚养24个老人(60周岁以上)提高到抚养31个老人,老年人口抚养比例明显提高。
此外,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渠道较窄,目前国家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基金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
2010年,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均实际收益率只有2%左右,远低于去年的CPI指数(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