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7日讯
编者按:“平安浙江”建设已有8年,社会环境在变,金融环境在变,政策条例在变,但是“平安浙江”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唯一不变的主线就是关注民生。这一点,从2004年“大平安”理念提出之后就从未动摇。所以才有了对食品安全的空前重视,对民间非法借贷的持续关注,对“双抢”案件的重点打击。
当然,更多的,则是对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一点一滴,日渐推进,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的事,没有小事;“平安浙江”的建设,也没有终点。
这一路,你我的努力很重要,你我的感受最深刻。
去年调解纠纷90多起
成功率95%
57岁的虞康鹰头发花白,表情有些严肃,浓黑的眉毛总是皱在一起,“有人说我看起来像70岁。”虞康鹰的话半开玩笑半认真,这大概和他的工作有关:他是杭州灵隐街道玉泉社区的“虞康鹰调解工作室”的综治委员。
这两年青芝坞改造,因为分房子而产生的纠纷一桩又一桩,一大家子为了分的那点房子闹翻天。
老虞在社区工作十几年了,对处理家庭、邻里纠纷有经验。于是,去年6月就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专门负责青芝坞和玉古路片区的500多户,为的就是处理这些纠纷。”
虞康鹰说,改造前,这里最多的是租赁合同纠纷,然后是因为分房子产生的家庭纠纷,完了接着是邻里纠纷。“最长的一件调解做了7个月。一大家子争分下来的房子。”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处理民间纠纷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的事。比如, “去年,青芝坞一个屋主和装修的施工方闹矛盾,施工方说电线390元一卷,屋主说200元不到。”虞康鹰自己也不懂,就截了一段线,跑到中山路上,找了四五家卖电线的商店问,“最后发现其实在300元左右,之前一方往高处说,一方往低处说。”虞康鹰说来调解的人都是如此,只说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所以做调解一定要把原委搞搞清楚,才有说服力。”
当然,偶尔老虞也会“发脾气”。他曾经在调解的时候把双方“轰”出过调解室。
“一家人争房子,为了0.18个平方米,兄弟几个闹别扭,一个比一个声音大,根本不给我说的机会,怎么劝都停不下来。”虞康鹰当时就火了,“我说你们出去,我看你们不起,虽然你们钱比我多,但就为这0.18个平方吵成这样,你们回去想明白了再来。”
被“赶”出去后,过了两三天,一家人果真又来了,先是在社区东转转,西转转,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又转到老虞这儿了。“最终我们还是靠‘情’打动人,用‘情’来说事儿。”
现在,这个片区7成的人遇到纠纷都会到社区来找“虞师傅”,“大家信得过我,觉得能调解掉就调解掉,不然去法院,程序多也伤情分。”去年一年,他调解了90多起大大小小的纠纷,成功率95%。居民们很信任他,有时候牵涉到钱的纠纷,双方还提出先把钱打到社区的账户上,让虞康鹰暂时代为保管,去年一年,他就过手了30多万,俨然成了一个“支付宝”。
徐创福
60岁金华傅村镇食品安全协管员
揪出伪装的炼油点
一把火烧了地沟油,痛快
今年60岁的徐创福马上就要退休了,然而他身上的担子不轻,作为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安监办主任,他还兼任着傅村镇食品安全协管员的职务,这份工作让他每天走街串巷,对傅村镇大饭店、小加工摊的情况了如指掌。
金东区的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是从2010年7月开始实施的,这也是全省最早开始这个制度的地方,和徐创福一样的协管员一共有12人,分属金东区12个乡、镇、街道,他们负责区域内有关食品安全信息报告、日常协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摸底等工作。另外,金东区506个行政村也分别有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他们的工作是负责收集报送各类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去年春节,老徐和同事们就“捣毁”了一家隐藏颇深的地沟油炼制点。当时,在傅村镇的偏僻村子上何村,有人举报这里有地沟油炼制。上班第二天,老徐便和村里的安全信息员一起赶到村子,盯上了一个停工的养猪场。过了几天,估摸着这里重新开工后,老徐又一次赶到了现场,“刚走到水塘边上,就有一股很香的味道飘过来。”顺着味道,老徐他们“人赃俱获”。
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几桶两百余斤重已经炼制好还来不及转移的地沟油,这是一个安徽人租来的养猪场地,因为地点偏僻,加上养猪场的“掩护”,他们便大张旗鼓地收购泔水,在这里制作地沟油。
向上级请示后,老徐一行人将地沟油泼到地上,点一把火全部烧了,他觉得特别痛快。
老徐说,“以前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都是口头汇报,常常疏忽,现在实行一季一查,每个协管员都在千方百计找问题。”
为什么金东区会率先建立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这是因两件事情而起:2009年1月,金东区接到举报查封了一批不合格火腿,由于没有立即销毁,问题火腿被转移。监管部门一直追查到衢州江山市,最终追回并销毁。另一件事发生在2009年5月,金东区曹宅镇又出现私宰疑似病死猪,幸亏监管部门及时查处。
“这促使我们痛下决心,要把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现在,为鼓励全民参与监管,政府还实行“有奖举报”,奖励金额跟案件货值挂钩,根据举报情况分别奖励案件货值的4%、2%、1%。所以排查制度实施不足两年,仅金东区就排查出各类食品安全隐患60多起,并且全部整改到位。
郑伟彪
55岁宁波湾底村村民
村里装了43个监控
治安好了,防盗窗都拆了
亮丽的外墙,整洁的街道,村民茶余饭后带着孩子在新修建的广场上休闲娱乐……眼前的一切让人很难想象,这就是昔日污水横流、消防隐患突出、人员混杂的城中村湾底村。
湾底村位于宁波鄞州区下应街道,常驻人口有1000多,流动人口近2000,外来务工人员是本地人的两倍。
这里原本人杂环境差,是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55岁的郑伟彪就是湾底村村民。在他的印象中,几年前,打架斗殴和小偷盗窃的现象很多,谁家电瓶车被偷、谁家被入室盗窃了、谁又和谁发生纠纷了等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记得有一次出门,我将挎包背在肩上。在大街上,突然从后面窜出一辆摩托车,车上的两个小年轻伸手硬是把我的包抢走,等反应过来时,人都已经跑远了。”郑伟彪说,由于治安不行,村民每天吃过晚饭,最多八九点钟就回家去了,不敢外面街上溜达。
那时候,村民各自都装防盗窗,处处提防着,邻里间的关系并不好。
2002年开始,湾底村进行了改造,拆掉了底下七个自然村,建起了一个新中心村。
村民们住进了配套齐全的小康住宅。
为落实“平安浙江”建设,村里专门配备了一个警务室,一个流动人口管理站,定期对村里流动人员排查;30名保安组成了护村队,维护治安,辖区派出所不定期的派警车来巡逻,村干部还充当老娘舅,调解村民间的矛盾。
同时,43个监控探头遍布全村,沿街路面、景区、廊桥处……“天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除此之外,村里先后建起了图书馆、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
生活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被改变着。
有数据显示,2004年~2008年,村子每年光盗窃案就要发生近百起,抢夺等刑事案件常发。
而2008年至今,一共才发生了100起盗窃案,去年更是一整年零刑事案件。
“外面有警力保护,里面村民素质也高了,这两年我们开始拆掉防盗窗。现在村子治安好了,连邻里间打架都成了大事。”郑伟彪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