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9日讯
今年40岁的陈辽敏,已从事司法工作15年,是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刚刚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就是这样一个基层的女法官,平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调解7到8件案子,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多件。
虽然获得过很多荣誉,但陈辽敏每天接触的依然是涉及当事人个人利益的小案,与她打交道的,也大多是平民百姓,因此她被很多当事人称为“平民法官”。
陈辽敏所办的民商事速裁案件虽然并不复杂,但是由于数量多,工作量特别大。从2005年调到西湖区法院开始到2010年,陈辽敏共办结民商事案件4735件,结案率95.4%,调解撤诉率为84.4%,且无一例超审限、无一例引发缠诉上访。
她每天都会安排七至八个案件进行调解,案子多的时候每天甚至有十多件,很多当事人点名要求让她来审。因此常常会有这样的场面,上一件案子陈辽敏还没调解完,下一个案子的当事人已经在门口等候了。
为了多办案,陈辽敏经常利用午休和节假日时间主动加班加点。上班时间都用来接待当事人、开庭和做调解工作,判决书和调解书基本利用下班时间完成,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
在自己和工作之间,陈辽敏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有一次,开庭结束已近中午12点,她刚回办公室还没坐定,一位风尘仆仆从贵州赶过来的当事人走了进来,起诉要求与在监狱服刑的妻子离婚。
这个案子本可以安排到下午处理,但看到满脸疲惫、神态焦急的当事人,陈辽敏顾不得喝上一口水,随即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浙江省女子监狱。监狱领导听了陈辽敏的情况说明后,破例在中午安排了开庭场所。
调解中,考虑到女方正处于非常时期,十分敏感,为了避免她因一时意气用事同意离婚,而事后又后悔,陈辽敏与她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在确认当事人双方都是基于理性、慎重地做出决定后,才主持双方达成了离婚调解协议。走出监狱大门,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陈辽敏还没有吃午饭。
一天调解七八个案子,当事人点名要她审
陈辽敏虽然经手的案件多,但即便再小的案子,她也会上心。陈辽敏说,有些案子,不能光靠案卷来裁判,开三次庭也不如法官亲自到现场看一看。她曾经处理过一件很棘手的案子。
谢师傅承包了徐先生家的新房装修工程,装修完工后,徐先生发现卧室的网络没有接通,就拒付1000元尾款。
这下谢师傅不干了,他认为网线早已安装到位,是徐先生想赖账。为讨要尾款,他通过半夜打电话、用胶水封房门、搬垃圾堵通道等多种过激手段使双方积怨越来越深,最后引发肢体冲突。谢师傅越想越气,干脆把徐先生告上了法庭。
与双方接触之后,陈辽敏觉得,双方都不是耍赖的人,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于是她提出,先请电信局的工作人员上门调试,找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电信工作人员到场检查后,才发现是信号线接反了!看见电信工作人员把网络接通了,谢师傅也有些不好意思,事情最终调解了结,结果也让双方当事人满意。
“案子没有大小之分,只要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案子,就是大案子。我就会用万般的细心和耐心,尽全力化解矛盾、消除怨气。”陈辽敏说,法官不一定要办大案,但一定要用“心”办案。
“基层法官办案压力如此之大,陈辽敏还能时刻保持细心和耐心。”一位做了16年法官的同行如此评价陈辽敏。
调解法官是最平凡、最默默无闻的岗位,陈辽敏让人懂得凡事贵在用心,因为对法官而言,写一份判决书也许只要三四个小时,写一份调解书、撤诉裁定书用不了半个小时,但要成功调解,功夫都在庭审之外。
成功调解的背后,是庭审之外的百倍努力
陈辽敏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
1972年4月出生
200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辽敏说,作为一名法官,自己不仅要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做好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还要在工作中及时发现、总结现阶段基层多发、易发的矛盾纠纷,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方法。
当选十八大代表后,陈辽敏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走访计划,充分调研、分析,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做了一些工作,比如依托网上调解工作室为平台,加强与区级及各镇街村社区企业等大调解工作平台之间的联络沟通。
陈辽敏表示,将来还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多方借力,扩大网上工作室团队建设。将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镇街、村社区、大企业等组织中选拔德高望重、受群众认可的人士,作为法院特邀调解员;再有就是选取街道试点,积极推进网上工作室与试点街道的诉调工作衔接。借助网上工作室作这一平台,整合和调动多方资源,巧借外力,实现诉调对接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
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时,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继续加强诉调对接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