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7日讯 温州海鹤药业生产的“左金丸”等药品,在温州可谓家喻户晓。
不过,眼下和“左金丸”一起为世人知晓的,还有海鹤药业老板叶可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十几亿,被检察机关批捕一事。
昨天,温州鹿城区检察院证实,今年8月21日,叶可为确实因上述罪名已被批捕,直至案发,他共欠款13亿元,但因为部分债权人未举证,最终是否被确定为13亿元,仍待司法机关进一步审查。
这家三百岁的老字号,能不能活下去,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控制”企业的钱,不少是高息借的
海鹤药业前身,是创办于清康熙九年的“叶同仁堂”,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家响当当的“浙江老字号”。
不过,“叶同仁堂”这些年也走过了颇为曲折的发展路。到了2001年,改制重组、扩股后,成为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到了2010年,企业再次“易主”。
掌控企业的,换成了当时50岁的温州鹿城人叶可为。
当时,他和商业伙伴一起共同向海鹤药业注资,叶可为占股80%,成为“海鹤”大股东和法定代表人。
同时,叶可为也是温州兴瓯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兴瓯医药)法定代表人,同样占股80%。
注资海鹤药业,需要大量资金。
现在,人们才知道,叶可为投入进来的大量资金中,大多都是高息借来的。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3月至去年8月间,叶可为以最高达到月息6分的高利息为诱饵,向60多人拆借存款十几亿元,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他的朋友。
除了控股海鹤之外,叶可为还将一部分资金投入了房产等行业。
无奈,随着资金链断裂,去年8月起,叶可为便无力支付利息,最终事发。
检察机关已经证实,直至案发,叶可为共欠款13亿元,但因为部分债权人未举证,最终是否被确定为13亿元,仍待进一步审查。
三百岁老字号,吃什么“药”才能续命
欠债十多亿的叶可为被批捕,结局可想而知。人们更加关注,三百多岁的老字号,是否也将黯然谢幕?
如果也这样让“叶同仁堂”画上句号,实在太可惜。
厂里的一些老员工认为,“海鹤”最主要是缺资金,一旦有人愿意投资,企业应该很快就能活过来,毕竟这是一家老牌企业,要技术有技术,要品牌有品牌,这些无形资产,正是企业活下去的希望。
现在,温州当地已经在用一种新的方式,希望为这家企业找出一条活路,这个办法,就是司法重整。
所谓司法重整,就是给危困企业提供一个与债权人等各方利益进行谈判的平台,通过债权减让、债转股或引入新的投资人等方式,挽救尚可挽救的企业。
据了解,8月14日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债权人7个小时商量,最终决定让这两家企业,继续经营下去,让“重生”留有希望。
目前,法院已指定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目前正积极准备重组方案,“海鹤”重组颇有希望,具体事宜还在洽谈中。
此外,这一消息也依然让人看到希望,海鹤药业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有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