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特别报道⑤小康,如何惠及全民
2007年06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党代会代表、国家一级演员陈美兰——
全面小康,必须顾及农民文化需求
“如果说口袋空空的农民不可能有幸福感,那么,住上了新房但是精神空虚的农民也不可能有幸福感。”作为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婺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美兰代表更关注的是小康社会目标下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
随着农村全面奔小康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逐步下降,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与日俱增。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民的需求,也是农民全面奔小康的必然选择。”陈美兰说。
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十分重要。富裕起来的农民渴望丰富多彩、群体参与的文化生活;全省上百家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坚持送文化下乡,常年为老百姓献上传统健康的文艺节目;各地农村自发组织了地方剧种联谊会、锣鼓班、秧歌队、坐唱班等业余团体,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朋友的业余文化生活。
陈美兰告诉记者,为了繁荣农村文化,让更多的农民感受到文化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浙江婺剧团特别成立了“三农艺术团”,每年都要演出300多场婺剧。
为了让更多的浙江农村群众看得上婺剧,艺术团几乎走遍了金华市甚至浙江大部分农村。而村民对于婺剧的热情正凸显着农村群众对于文化的渴望。 “所到之处,舞台下的位置坐满人,在舞台前的空地上,村民更是将它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随着去年艺术团“大蓬车”(流动舞台车)的启动,演员们送戏下乡的热情也更高了。陈美兰告诉记者,今年从年初二开始到上个月的5月21日,几乎每天都有两场戏在农村上演。“今年剧团的演出早已排得满满当当。婺剧在浙江特别是在永康、武义、浦江、东阳这些地区的农村,受了农村群众的欢迎。有些地方早在前年就已订好了今年、明年的演出合同。”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浙江的文化事业开始在农村活跃起来——以小商品市场闻名全球的义乌,每年接纳五六十个戏曲团体,演出戏曲场次一万多场,观众1000万人次;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乱弹”的故乡,浦江县不仅书画闻名全国,更有遍布全县的农村什锦班(锣鼓班)80多个。在丽水,缙云县有民间职业婺剧团38个,从业人员近两千人,全年演出万余场,他们不仅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还进入金、衢、绍、甬、台、温诸多地区广大农村的演出市场……
陈美兰代表认为,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文化既是重要的目标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路子上,婺剧作为与基层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方特色特色之一,今后也要创作出更多适合农村群众的作品,使它走入农村千家万户,让农村群众都有机会品尝到这道精神食粮。”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周娜
编辑:
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