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到织里镇大港村蹲点调研的第三天,在前两天分别与村“两委会”成员,部分党员、队长及个体工商户、企业主进行座谈交流的基础上,今天走访了20户农户,他们中有三峡移民、种粮大户、童装业主、老党员、老干部和普通群众家庭,在走访的同时,还上门慰问了部分困难群众。这样的安排,能使自己比较全面地了解各种类型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一天的走村串户,和群众面对面地交谈,感触很深,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既感到令人欣慰,又感到心情沉重”。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在村党委书记、大港集团董事长朱新康等一班人的带领下,大港村坚持走工业兴村、以工补农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工业经济,实现以企带村,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得到状大,村里的路、电、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日趋完善,全村50%的劳动力在企业就业,大多数村民过上了安稳的小康生活。在交谈中,大家对大港村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对加快大港村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及建议,特别对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彻底改变大港村的脏乱差面貌有着迫切的要求。
但在走访中,我看到部分村民的生活仍然非常贫困,特别是看到走访慰问的杨阿金、闵金妹等困难家庭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状况,心情十分沉重。如在重兴港自然村的困难户杨阿金家里,我了解到年近七旬的老杨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平时不但没有经济来源,反而他的治病支出却占了整个支出的大头,虽然镇、村两级经常给予救济,但仍因家庭困难得不到很好治疗,生活维艰。这类群体据我初步了解,约占总人数的2%左右,孤立地看这个比例可能并不高,但把他们聚合起来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由此我想,虽然建区以来,我们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呈现高幅增长的态势,从数字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已很高,但由于一小部分家庭的高收入掩盖了相当部分家庭的低收入,因此事实上,人均纯收入低于本镇、本村平均收入50%的低收入户普遍存在,“因病致贫”、“因丧失劳动力致贫”等贫困家庭也不少。比如发展较快的大港村,去年全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2335元,但据村干部介绍,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仍要占到全村总农户数的20%左右,这种家庭大多数的生活水平随着平均纯收入的增加反而呈现下降的情况,所以我们决不能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年增长而盲目陶醉,要更多地关注远远低于人均纯收入20%这个特殊群体,使他们也能共享发展的成果。由此可见,对大港村来说,要真正实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使农村所有家庭过上宽裕的生活,任务还十分艰巨,对我们全区其它乡镇的村而言,更加任重道远。
关注民生,解决民困,维护民利,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应尽之责。我们不能把“群众利益无小事”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切实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在推进城乡低保、农村义务教育、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扶贫帮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真正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困难群众。在今天的走访中,我还现场联系协调,帮助种粮大户沈培康解决了装电话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