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二:制度——为更好推进品牌战略,我省成立了“浙江省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和“浙江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各级政府也都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质监、工商、经贸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全面领导当地推进名牌战略工作。如今,全省已有53个县市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温州还成为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全国“质量兴市”的典型。
◎攻略三:法律——在法制环境方面,浙江先后制订实施《浙江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浙江省条码管理办法》、《浙江省举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试行)》等多个与质量工作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质量法制体系日趋完善,为政府部门实施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全省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名牌”工作,促进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攻略四:企业行动——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在推进名牌战略过程中,我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拓展和市场份额,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据统计,在30个制造业中,我省有16个制造业的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国同行的10%以上,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同行领军的名牌产品,名牌产品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
企业国际竞争水平明显提高,如万向集团从在美国开拓并建设其海外市场网络开始,逐步进行实业投资,相继购并了美国QAI、IPPD、BT公司;康奈集团把皮鞋专卖店开到国外。同时企业也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品牌经营模式,拓展名牌的发展空间。如美特斯邦威有限公司等一批虚拟经营模式的企业在我省迅速崛起,形成我省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品牌“前景”
【数据】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拥有自有品牌的不到20%,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名牌更是寥寥无几。并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省企业品牌数量明显偏少。
在义乌,浙江伟海拉链有限公司老板陶海第的拉链质量最好、价格最贵。但一走出义乌,同样一条60厘米拉链,同样产品质量难分伯仲,陶海第的只卖0.15美元,而世界名牌YKK要卖1.5美元。不服气的陶海第找到YKK的客户推销产品,无一例外遭遇碰壁。人家说,如果用你们没有知名度、没有品牌的拉链做箱包、服装,产品上不了档次,也卖不出好价钱。
产品无牌子,价钱上不去,利润高不了,企业永远做不大——遭遇发展瓶颈的例子在浙江市场上演多次,也成为众多企业的“难言之痛”。这说明当越来越多的浙江制造凭借价格等优势迅速占据市场时,由于长期处于世界分工产业链的低端,在市场上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不仅无法发挥品牌创造价值的真正意义,也给国外贸易战升级制造了口舌。
对此,省质监局瞿素芬局长曾深有感触:“尽管近年来我省企业创中国名牌拥有了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企业在知识产权和拥有国际知名品牌方面仍明显处于劣势,经济结构徘徊在价值链的低端,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我省产品销售价格与国际名牌差距明显,基本上属于给外国品牌‘打工’的尴尬局面。”
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拥有自有品牌的不到20%,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名牌更是寥寥无几。并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省企业品牌数量明显偏少。品牌分布行业也明显偏窄,农业、家电、信息产品、汽车及服务业领域很少有国家级品牌。
为改变这一现状,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率先全国下发《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今后不仅要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品牌大企业、大集团,还要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小型巨人”品牌企业,让品牌战略成为浙江经济“凤凰涅槃”的发动机。
《若干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要力争培育10个左右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世界品牌、100件左右的中国驰名商标,使中国名牌总数达到200件左右;还要培育和发展250个左右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制造业产业品牌、50个左右的服务业品牌。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品牌大省”建设的扎实推进,“品牌”将是浙江这个市场大省寻求再次“腾飞”的一个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