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9月27日讯(记者李敏 通讯员徐佳) 27日,女足世界杯半决赛巴西对美国的比赛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结束。从9月12日C组小组赛第一场加纳与澳大利亚“开打”,对杭州警方来说,一场空前的“安保”大考也揭开了序幕。
浙江(杭州)赛区安保官、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国元告诉记者,这一次比赛的“安保”是杭州市建国以来大型赛事安全保卫工作规格最高的一次。
保卫目标:重点抓好“场、点、线”
9月12日下午,杭州黄龙体育中心。赛场边,已有提前适应场地的记者在调试摄像机的机位。球童在最后熟悉着自己的“岗位”。女足世界杯杭州首场比赛,在安静中已隐隐而来。
此时,黄龙体育中心22号房却是另一派繁忙景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个房间就是此次比赛安全保卫的“指挥部”。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高明告诉我们:“实际上,为给女足世界杯‘护驾’,我们已经准备了10个月之久。”
按照赛程,女足世界杯在杭州比赛7场,可是9月18日突如其来的台风“韦帕”,又把原本在上海进行的挪威与加纳的比赛“吹”到了杭州。据不完全统计,8场比赛现场观众将超出30万人,并向世界185个国家和地区现场直播。
在安全保卫工作上,杭州警方重点抓好“场、点、线”三方面的工作:在“场”上,既要制定好严密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同时又要针对场内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线”上,要确保场馆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秩序井然,保证畅通。在“点”上,要切实做好运动员、代表官员及新闻媒体记者驻地的安全保卫工作。
安全联络官都是“英语通”
女足世界杯的安保工作中,为各女足队配备了安全联络官,时任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翁金儿对这些安全联络官赞不绝口:“绝对是这次安全保卫工作的无名英雄。”
这些安全联络官不但业务能力强、素质高,而且个个都是英语通。为了做好赛事安保工作,事前,这些安全联络官对各参赛国的礼仪、奥运赛事安保惯例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与此同时,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以及各分局都精挑细选了多名懂外语的民警,在参加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与外国观众交流,帮助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困难。
7分钟撤完5万人
威武严整的警容警姿、规范文明的执法执勤、优质高效的服务态度,这是一位赛区官员对杭州警方的高度评价。在杭州赛区,女足世界杯有三个晚上是两场比赛将接连进行的,最早的民警在当天上午9时就上岗了,最晚一直到晚上11时左右,超过12小时的参战,民警非常辛苦。
结合比赛场地的实际情况,警方在赛场外大范围内设立多道警戒线;在安检措施的落实方面,采用了门禁系统和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等先进设施,对入场观众实施安全检查。赛前,警方利用排爆犬及相关勘察设备对看台区、运动员休息室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
针对比赛期间车流较大、相对集中的情况,杭州市公安局交警部门制定了车辆调流疏导方案。在观众出行方便的同时,保证了黄龙体育中心的交通有序畅通。另外,交通治安分局的“反扒高手”着便衣出没,加强反扒力度,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警方有关人士透露,经过测试,黄龙体育中心可容纳5万1千名观众,到最后一人撤离看台前后只需7分钟。
在执勤中,杭州民警注重仪态仪表,展示杭州公安的良好形象。此外,杭州市公安局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与赛事组委员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