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3日讯 (记者周娜 通讯员俞晶) 1月22日中午,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海运1号”,满载着27万吨、价值1.8亿美元的原油,缓缓靠泊上了舟山册子油库码头。因为应用了海关的“油品提前报关系统”,这些原油尚在“漂洋过海”时就提前办理了各项报关放行手续。船舶刚靠泊到位,船上的原油立即开始卸载。公司业务员小蒋高兴地说,“以前最担心的就是船舶到港后不能马上卸油,多滞港一小时就要产生70000多美元的费用。每等一分钟,都感觉是在烧钱。现在油船即到即卸即离,再也不用担心了。”
像这样直接受益于海关创新项目的企业,远不止“联化公司”一家。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杭州海关全力推进浙江外贸发展,先后推出了19项旨在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的科技应用及业务创新项目,覆盖了水陆空所有通关渠道,共为浙江省进出口企业节省费用近亿元。
陆路:集卡车不再空载,每月节省成本100万
没有海港口岸,也没有国际空港,凭借着年成交额315亿元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吸引着众多的运输物流业主前来抢滩,但难题随之而来了。“从义乌货运到宁波,回来一般都是空车,想想觉得可惜,但我们也不知道上哪儿找货源。”义乌国联堆场的集装箱卡车司机王自祥说。仅义乌国际物流中心一个点,一天进出的大集装箱卡车就将近800辆。
如果能将散落在船运公司、货代公司、物流运输企业、进出口企业的物流需求信息联通起来,那浙江现有物流运输能力就将得到成倍放大。基于这一设想,杭州海关认真调研了浙江、上海等地区集装箱运输现状,历时一年,为浙江物流“量身定制”了解决问题的“法宝”――浙江国际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这个系统将物流相关各方的信息集中、分类,而后再分发给信息需求方,让相关各方“各取所需”:运输企业能在集装箱车卸车后,获知就近集装箱堆场中返程货物的运输需求信息;进出口企业可全程掌控物流运输状态,大幅节约物流成本;船公司提高了集装箱周转率及用箱量,延伸了服务区域;货代公司降低了服务成本,增加了服务收益……困扰王自祥们多时的问题解决了,“现在从宁波回来还能再拉一趟货,路没多跑,钱比以前赚得多了。”从2007年9月到现在,每天都有至少40辆返程空车从系统中“领”到运输需求,满载而归。按每一空车往返口岸需成本2000元计算,4个月时间,系统在为运输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为社会节约了物流成本400多万元。
据介绍,目前,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法国达飞、美国总统轮船有限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以色列以星综合航运有限公司等国际级的船公司均已加入系统,发布信息。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还在义乌建立还箱点,长期参与物流匹配项目。杭州海关该项目负责人预计,2008年义乌地区通过系统配对实现“双重”运输的集装箱卡车将达到100—150辆/天,预期为社会节约的物流成本将超过1亿元。系统在全省推广后,省内的物流企业都将享受“物流放大器”带来的便利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