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11日(见习记者 李亚坤)1月13日,杭州城下2008年第一场雪,此后断断续续下过几场,到今天,杭城街道边仍有面目全非的积雪。这是一个寒冷的过程。本网记者在这个过程中走向街头,采访了四个人物:他们同处城市边缘。当我们把眼光投向他们,也就是投向了整个群体,他们的苦恼,他们的无助,他们的梦想,他们的艰辛。
李陈:在雪边打瞌睡的普通劳动者
早上十点,在西湖景区边的某地下隧道,保安李陈把一块小泡沫板垫在屁股下,紧了紧衣服袖口,打起瞌睡来。隧道口大雪纷飞。
此前的一天,在他上厕所的间隙,小偷偷走了他的自行车。失去自行车的他,不得不比以往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在早上四点半左右,走上一个小时到单位报到然后再到工作地点,6点钟他就正式上班。晚上6点下班。12个小时里,他需要在西湖边制止行人将自行车骑进景区,维持秩序。趁主管不注意的时候,他就到隧道口打个瞌睡。
“实在太困了。”他说。他也可以选择每天工作8个小时,那会轻松很多。“每天工作8个小时就只有960块钱,工作12小时能拿到1450.。”他从河南过来,44岁,老婆孩子也在杭州,待了三年。老婆在酒店洗盘子,20岁的儿子在酒店做服务生,一家人每个月的工资合计在3000元左右。一家人如今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每个月房租400,还有水电费——这是一笔大开支。
为了节省开支,李陈很少吃早餐,中午是稀饭加6毛钱一个的馒头,混着一些咸菜。晚餐通常是青菜面条,有好些日子他已经不买青菜吃了。即便如此,他仍然攒不下钱,“杭州的消费水平太高了。”但是他显然也不愿意轻易离开这里,“这里工作的机会很多,起码稳定一些。”
站在大雪边,他有些担心。“没有自行车,又下这么大的雪,明天肯定要起得更早。”毕竟在雪边打瞌睡的滋味并不好受。他还担心更多的游客会跃进草坪里,到里面去打一场雪仗,或者去堆一个雪人。游客们总是兴致很高,“要把这些人劝出草地是一件难事。”他说。
张奶奶:被大雪围困的老人
数天之前的圣诞节,82岁的张奶奶在香港。她去香港看望她的同学。这是她第二次去香港,这一次她登上了山顶,一览这座世界金融中心的繁华夜景。随后她去了澳门,在赌场里,她下了五十块压小,赢了,第二局她下了200块压大,输了。
现在,她被困在了杭州的风雪中。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拎着糖果瓜子等小物件,艰难地挪过等待公交车的人群。她穿着雨衣,佝偻着身体,一小步一小步向前挪着。
“我出来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但是怕来客人了没东西待客,看看街道上雪积得也不厚,就出来了。”她到浙江展览馆举办的一个展览会上转了一圈,购买一些比市场价要低廉的糖果、瓜子等小零食。她的女儿嫁在了南京,儿子在常州工作,老伴也在常州。通常,她一个人住在家里,保姆会顶起来打扫卫生。
“出了展览馆有些心慌了。”她说,她看到了漫天的大雪铺天盖地。此时大约是下午四点,距她出门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大雪从这天早上七点左右开始下,此后数小时一直没有间断,下得很紧。整个城市被风雪包裹,车道上的积雪尽管被车碾过,但并没有融化。到处都是雪。雪并不是第一次那样很松,这次类似于冰棱,打在脸上很痛。
张奶奶挪过街道。由于一直低头往前走,她差点儿错过了地下通道。等她发现不对劲的时候,猛地一抬头,浑身一抖,惊惶地问道,“地下通道呢?”她眯缝着眼睛,发现了地下通道,并走了进去。地下通道里光洁的地板在晴朗的天气里让人赏心悦目,现在当地板被雪水打湿,对一个老年人来说,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再次钻出地下通道,路面上积雪踩得凹凸不平,成年人走起来不小心也会滑上一跤。尽管搀着记者的手,一路无险但惊险也不少。
“如果没有你搀扶着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老人说。显然,记者的出现只是一个偶然,不会每一个雪天都会恰到好处的出现这么一位帮手。所有的老人都是这样,当他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愈加的脆弱,所面对问题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