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愿招聘残疾人
浙江省2002年就明文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经济组织等各类用人单位应当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该比例的,应当按其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陈晓雁告诉记者,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背上这个包袱。“按照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在自己企业工作的,其实很少。”
记者之后在陪残疾大学生王成涛的找工作经历中,也多次遇见企业以“形象要求”、“工作强度太大”等理由婉拒了,甚至有单位认为,企业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照顾一位残疾职工。
残疾大学生就业比不过残疾中专生?
不同于前几年,如今去往福利企业的残疾人数量也越来越少,通过专门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从而掌握某项专业技能,在企业中从事技术类工作或者自己个体创业,成为了当前不少残疾人的就业方向。
记者从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了解到,作为一家面向残疾人的中专学校,该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却一直不低。学校教务科科长张群介绍说,像工艺美术、食品烹饪、财会等专业,很多学生还未毕业就早早被企业“预定”,而中医推拿专业培训出来的学生则基本走上个体创业的道路。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专毕业的残疾人却比接受过普通高等院校的残疾人出路更广,”张群对于自己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还是有信心的。
陈晓雁也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惑过:从残疾人的自身角度来看,掌握一门切实有用的技术,似乎比累计更高层次的知识更有助于就业。
“但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对于个人的层次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因为肢体残疾而局限了自身活动范围和视野的残疾人尤其如此”,陈晓雁也不否认高等教育的作用。
不过,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就业已成难题,而残疾大学生的竞争力在于何处?相反,目前社会对于“技工”的需求还是存在空缺的,在这个层面上,甚至有时候特长更显得突出。在这点看来,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莫非真的比不过残疾中专生?
数据解读
从浙江省残联提供的数字来看,2001年到2003年,已经从全国各大院校毕业的浙江省残疾大学生共有307位,但是前来找过黄主任他们的不到十位。
2004年考上普通高等院校的浙江残疾人有103人,临近的几个月,也将是百余残疾大学生们四处求职的日子,在艰辛和汗水之后,又能有多少幸运儿能顺利就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