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26日讯(见习记者 王黎婧) “适时恢复文二、文三路双向通行”“为每位学生‘量身订做’一套课桌椅”“将大学生医疗保障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建议356路、346路公交末班车延时、方便沿途居民出行”……
正在召开的杭州“两会”,政协委员们针对目前就业难、住房难、行路难等问题,给杭州未来发展提了许多新点子。
热点一:关注外来务工主体生存状况
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但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偏低,社会保障难落实,工作生活环境不理想,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是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高度重视的问题。
改善新生代民工就业生活环境
近年来,民工队伍悄然进行代际转换,80后新生代民工正逐渐成为民工的主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这个群体还将日渐扩大,并成为缩小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差异,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农工党认为,要针对这代群体的特点,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建议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努力创造条件,接受和吸纳他们,改善就业和生活环境。一是要将民工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注重改善居住条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及性,创造条件让他们平等享受公共资源。二是要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让新生代民工掌握更多技能。三是要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成立民工协会、完善民工维权法律援助机构等,为他们创造更为平等的社会环境。四是多渠道、多形式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新生代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外经贸局的市政协委员陈建祥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知识层次偏低,又缺少城市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见报的交通安全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
他建议,要进一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安全问题,在加大对交通违法现象的处罚力度的同时,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安全预防教育列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来自华立医药的市政协委员姜一飞提出,对外来务工人员要进行交通法规培训,是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具体的人性化的举措。他认为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组织起来比较困难的群体,可依据其进入城市的集中途径,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交通法规培训。比如,在劳务市场和民工子弟学校等外来务工人员人数多的地点和单位开设免费的讲座,在公共咨讯场所多开展城市道路交通法规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