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新”:科研力量“顶天立地”
在浙江,最能代表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实力的,就是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
“空降”至浙大一载有余,校长杨卫深刻感受到了这所高等学府的迅速发展。“我在几个月前,访问剑桥大学,把我们西湖的画册给了剑桥大学的女校长,她看完后回了一封信,说在这样美丽的风景城市,一定能够孕育出一流的大学。”
来自杭州的一位浙大毕业生网友,提问杨卫代表,来到浙大以后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确定定性处理的办学理念,提出大师、大学、大楼办学精神三维一体的目标,你到浙大已近两年,整个建设进程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对此是否满意?
杨卫的回答洋溢在脸上,一份欣慰。“应该说浙江大学在最近的一两年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在科研,在发表高水平论文,在发明专利,在国家的基金等等方面,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杨卫眼里的浙江大学,应该是属于一种动力性发展的学校。所以浙江大学选择“大师”、“大楼”、“大学”精神这样三维一体的发展路线。
“同时我们已经制订了‘顶天立地’的科研发展战略。”杨卫代表介绍,政府报告里提出的国家中长期规划16个专项,浙江大学在其中的11项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同时浙大也积极申请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的工程重点。
这位“院士代表”的希望是,浙江大学能代表浙江省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方向。
面对中外媒体,毛光烈也从宁波的视角去解读浙江的自主创新:“宁波正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通过创新促进创业,我们去年财政投入的科技经费和企业投入的科技经费都增长50%以上。最近浙江省有一个科技进步评价,我们得到第一名,专利申请现在还是继续上升,在全国是第二位,这些专利都基本上转化成了生产。而且我们还实施了另外一个专利,叫做专利、品牌和技术标准战略,提升我们的创业水平。”
一个让宁波市长引以为豪的数据是,去年宁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已经达到80多家。
企业之“新”:创新是一把金钥匙
不仅创业,还要创新。浙江企业“腾笼换鸟”,让许多中外记者吃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信息化这样的术语出现了15次之多。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在农村实现信息化成为记者关注的问题。
一组数据印证了浙江在这一问题上的成功之处:目前全国城市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7%,农村为7%。在浙江,互联网落户率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接近20%。
全国人大代表张新建是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建设者与运营者,拥有30年的电信行业管理经验。对于农村信息化,尤其在互联网落户农村上,张新建向人们展示了一套成功的创新经验,即政府层面政策鼓励的同时,通过改造价值链让利于农民。
面对“寻找有效适应农民需要的通讯手段”的这一鸿沟,张新建今天再提浙江农村信息化的创新思路,请风投公司,或者IT业的精英们加入到农民信息化中来。
“假如维持传统的制造模式不变,等于土枪拼大炮,死路一条。”过去的飞跃集团,一个缝纫机只有一个工人,100多斤重,卖价不到100;而现在,用新技术、新材料,重量只有50斤。若不是创新,浙江飞跃集团的缝纫机也难以打开如今的局面。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飞跃”缝纫机已经成为全国缝制社会行业的排头兵,在世界上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品牌。
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相应地升值。新华社记者感到吃惊,面对这些如何化解这些压力,浙江企业如何能这么坦然的面对和顺利的化解?
“浙江提出创新,对企业来说,就是给了一把金钥匙。……跟随宏观调控的步子,飞跃集团的策略也跟着改变。我们思考更多是怎样将缝纫机卖得贵卖得久。这就是答案。”邱继宝如是说。
浙江康莱特集团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位身兼企业家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的人大代表,李大鹏认为,一个企业发展或者一项科研成果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站在技术的前沿。一项新的技术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李大鹏提到了他们最近研究成功并获得专利的一个中药提取技术,这在世界上尚属首创。这项技术在产业化以后,可以使药物生产成本降低25%以上,而且使中药提取的纯度大大提高。
仅这一个产品的创新,就可以为国家节约10万吨石油制成的有机溶剂,“如果这项技术在全国推广,可以为国家节约数百万吨,甚至数千万吨石油资源。”
几位企业家的生动解读,一个“新”字,道出了浙江企业从创业阶段迈向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