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3月31日讯 (记者 梁国瑞) 在今天召开的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副省长王建满作了《关于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我省食品等产品质量提升明显。在对全省25101家企业共31085批次产品的抽查中,省级定期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为88.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产品质量提升明显
2007年,浙江省政府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产品质量提升明显。
在对全省25101家企业的31085批次产品进行的监督抽查中,批次合格率达到88.0%。其中,省级定期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为88.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抽检的4932批次食用农产品中,蔬菜有1766批次,平均合格率95.6%,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2年保持在98.4%以上。
农业标准体系覆盖10大产业
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制定并实施了《浙江省重点产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导向目录》,提出了17个领域52种重点产品为全省采标工作重点,形成了产业集群重点产品整体采标、名牌培育质量提升重点行业采标、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三个层次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王建满称,目前浙江全省已制定各类农业标准2984个,基本覆盖了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涵盖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检测规范、产后包装等各环节的农业标准体系。
12个100%的量化指标提前完成
2007年8月,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此后,浙江出动57.3万余人次执法人员参与检查。到去年12月10日, 8项整治任务、20个工作目标、12个100%的量化指标提前全面完成。
这12个100%的量化指标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餐饮消费安全、药品质量安全、猪肉质量安全、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
报告指出,通过这次专项整治,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和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看到我省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上的成绩的同时,王建满坦承:“但总的来说,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消费要求与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报告认为指出,近年来我省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仅为80%左右,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息,而且造成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
同时,中小企业质量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产品档次不高,可靠性不强,标准水平偏低;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制造假冒伪劣现象还没有完全根除,食品安全问题、重大质量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不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也有损浙江产品的形象。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报告提出,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季节性较强的小作坊仍然不少,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对高毒农药的彻底回收与销毁落实问题,“五小”进货台帐记录与索证索票的长期监管问题,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和病猪死猪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违法广告问题,不合格产品、食品的处理和销毁问题等等,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