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26日讯(记者 叶海 通讯员 王其玲)傍晚18时19分,救护车一路呼啸着开进浙医一院,两旁的围观群众自觉地为车辆让出一条空路。车门打开,五六名医护人员迎上去护住,一路小跑着推着担架往往电梯口而去。
后面的救护车上,挂着的横幅上写着“灾区同胞,浙江人民欢迎你!”
浙医一院今天接收了30名来自四川灾区的伤员,1名肝肿瘤病人、28名骨伤病人,其中1名脑外伤病人直接送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晚上8时不到,除了还在进行清创的脑外伤病人外,其他所有病人都被安置到各自病房,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照料。
要用最精湛的医术治疗伤员
“我们准备了最好的设备、调集了医术最精湛的医生来为伤员服务。”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说,医院从上周三接到通知后就开始布置,特地选择了医院6号楼这幢新建的病房大楼安排大部分的伤员。
据介绍,所有病人在送抵医院后,都将在第一时间经放射、心电图、检疫等程序,再分别安置在心肺、呼吸、传内、脑外、骨科、ICU等六个科室,并安排医师进行一对一治疗。
胸外科护士长蒋小英和其他70余名从各个科室调集过来的护士,这个晚上一直没有休息。
18时15分,她们就紧张有序地等在了医院一楼的大厅里。
18时50分,呼啸的救护车载着一位骨伤病人到达后,她和其他三位护士一起拉着担架迎上去,“小心点”、“慢慢来”、“好,可以了”推着病人,蒋小英疾步往前。
六楼电梯口,医生蒋智军正拿着一张表格也在等待,表上注明他负责的病人编号和病房号码。
“我们13个医生分别来自不同科室,按照编号一一对应一位病人,这个方案也是这几天开会讨论出来的。”正说着,电梯门开了,蒋智军负责的病人到了,他迎上去,接过病人的病历资料,帮助推着一起进入了病房。
“谢谢浙江人民”
“谢谢浙江人民,谢谢!”
浙医一院6号楼6楼每个病房里都挂着千纸鹤,杭州移动还在每个病床旁安放了一部移动电话机供病人家属免费使用。
15号病床旁,一位大妈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双手不停在衣服上摩挲,病床上躺着的是她的爱人。
这位大妈告诉记者,她住在成都,而自己的爱人在地震前几天被调到映秀和汶川中间的一个乡镇工作,“12日那天地震发生之后,那边公路断了、通讯断了,什么都断了,我怎么都没法和他联系上。”
几天后,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丈夫,“谢天谢地,性命保住了就好。”和其他伤员一道,大妈的丈夫被今天转运到浙医一院,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23号病床上躺着的是62岁的李如关,都江堰市人。地震发生时,他躲到了自家的卫生间里面,被困8个小时后获救。
李如关的妻子也站在旁边,行李放在一旁,“刚才医院这边的人告诉我说,待会会统一安排我们家属食宿,让我们放心,我们真的非常感激。”
百余名志愿者将分批“上阵”
截至今天下午17时,浙医一院的已经接受了124名爱心志愿者报名,首批30名志愿者已经在院团委的安排下最好准备,随时投入志愿服务。
高哲是附近公司的一名员工,红色的帽子下是满脸真诚的笑容。“来参加这个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我觉得我该来,我该去为这些同胞们尽自己的一份力。”面对记者,这个二十出头的男孩还有些腼腆。不过当6时45分,记者在电梯口看到他和护士们推着担架车时,动作却是那么有力和利落。
胡鹏,同样是身着白色的志愿者T恤,相对于其他志愿者,他负责的是守在伤员通道旁,以保障伤员能最畅通最快地送抵病房接受治疗。他告诉记者,正好有朋友在浙医一院工作,得知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他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
医院团委的陈书记告诉记者,报名的志愿者以周边居民为主,今天上午还有一家公司的职员过来集体报名,“我们将根据他们的休息时间来分批安排,将协助护士们一起照顾、安抚病人,特别是其中四位没有亲属随行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