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7日讯(记者周娜 实习生陈娜) 自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以来,已有近一周的时间,记者今天再次走进杭城农贸市场探访市民及商贩的“限塑”行动。然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看到最多的还是日常用的塑料袋。
“限塑”的疲软,让我们不得不向有关部门发出疑问:全民有偿使用塑料袋,到底哪些环节还做得不够?
本网记者再访农贸市场:普通塑料袋照常使用
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的第一日,记者曾来到凤起路农贸市场,这里作为杭州市区内人流量较大的农副产品市场,商贩们的“限塑”行动却让我们感到失望。放眼望去,每一个摊位上无一例外地挂着塑料袋。商贩解释,“那是前一天没有用完的。”
今天下午,记者再次走进这家农贸市场,眼前的状况让人感到和第一天记者到访时相差无几。与角落里环保塑料袋售卖窗口无人问津的状况相比,普通塑料袋实在“受宠”。
一位市民手拎着用普通塑料袋装着菜在市场里逛悠,当记者上前询问这是否是环保塑料袋时,这位顾客回了回头说,“喏,他们给的呀。”
记者特地在一家水果店逗留并告诉店主要买水果,当提出是不是要去买环保塑料袋时,店主向记者挤了挤眉,“就用这个,没事儿。”说完便随手给记者拿了一个红色的塑料袋。
记者速评:6月1日,记者曾致电杭州市贸易局。该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第一天“限塑”情况不太好是由于一方面环保塑料袋产家没到位,另一方面市民接受需要过程。该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本周前期((6月3日、4日)将派出检查小组对农贸市场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未按规定执行的,将给予1万元的处罚。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记者却未见相关部门有任何动静。当记者在凤起路农贸市场向一位售卖蔬菜的大妈询问时,她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没见到。”
环保塑料袋最后谁来买单?
随后,记者来到新华路农贸市场。相比之下,这里的情况还算好。市场里不仅开了售卖环保塑料袋的窗口,同时各摊位普遍挂上了光降解购物袋和环保袋,用以提供给顾客。商贩还在使用的普通塑料袋多是一些以前遗留下来的。
市场管理员谢友根表示,市场要求商家使用降解购物袋,“光降解购物袋承重5kg的售价0.2元,承重8kg的售价0.3元,环保袋较小的5元150个,较大的5元80个”,他说,“我们平均一天能卖出总价约100——200元的袋子,但是都是卖给商家的,顾客零买的很少。”
可是当记者走访了几个摊位后发现,商贩们并没有在顾客所买的菜价中加上塑料袋的钱,而多是免费提供。
对于这一做法,卖蔬菜的李春梅大姐也有自己的说法,“上次我一说环保袋要钱,顾客马上连菜都不要了。那我是该卖塑料袋呢还是卖菜呢?”
同是卖蔬菜的王大姐算了笔账,100个环保袋售价为10元钱,而100个普通塑料袋售价仅为2.5元,像他们这些摊位平均一天需要100多个袋子。这样算下来,一天多8块钱的支出,一个月就多了200多块钱。 “现在使用环保袋,我们的成本高了很多。”王大姐无奈地说。
记者速评:杭州市规定,“塑料袋有偿使用”,且不低于进价。可这里的环保塑料袋,每一个商贩几乎都是免费提供给顾客的。这违背了“塑料袋有偿使用”的本意。
在“限塑”行动中逐渐暴露出一个问题:商贩不敢向“上帝”要钱,最后环保袋的成本摊到了商贩的身上。也许在这一过程中,商贩为了节约成本,会主动控制塑料袋用量,从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但是这是否离“限塑”的“全民行动”有太大差距?
记者观察:市民使用环保袋的意识太薄弱
记者发现,到农贸市场买菜的顾客几乎都没有自带购物袋。顾客们几乎都是空手而来,满袋而去。
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位手中拎着6、7个普通袋子的杨女士。对于为何不参与“限塑”行动,杨女士直言不讳,“我是路过这儿进来买菜的,带着袋子很不方便。”而另一位年轻的江小姐在记者问其是否知道“限塑”一事时,显得一脸茫然,直到记者向她具体解释“限塑”之后,她才说“我不知道这件事”。
同在菜市场里买菜的周先生表示,嫌麻烦是周围人基本不使用环保袋的普遍原因。而要花钱在环保塑料袋上,大家更是没有这个习惯。
记者速评:看来,限塑虽已实施一周,但农贸市场的“限塑”实施难度依然很大。可以想象,这样的状况不仅存在于农贸市场,也存在于杭州上万家零售商店中。“限塑”之路,难在执法,更难在群众未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究竟该怎样减少消费者的麻烦,怎么提高消费者的意识,环保袋的使用究竟该由谁来买单?这些“大石头”都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研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之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