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2日讯(实习记者 刘牧 记者 叶海) 温和内敛的外表、语速慢而沉稳,从里到外透出温文尔雅的书卷气;6岁开始打球,1988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捧回了第25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的奖杯,接着在42届和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与队友王涛连获男子双打的桂冠——他就是第25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吕林。
今天下午3时,吕林来到了浙江在线直播室,向大家讲述了他的奥运故事,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以前看奥运会和现在不一样”
“我当时看奥运会和现在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1992和1996年吕林作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2000年他又作为教练员参加奥运会。他说,那时候对奥运会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拿冠军,“当运动员的时候,要拿冠军取得优异成绩的愿望就更强烈了,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吕林这样说出了他眼中的“奥运会”。
“现在看奥运会感受不一样了,现在更多的是体会奥林匹克的含义,更多的是参与进去”,吕林说,从2004年开始,他都是在待在后方,在告别了最前线的竞技舞台后,他开始把体育当作是一种乐趣,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放弃”
在吕林的运动生涯中,不乏许多令他难忘的事,“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放弃比赛”,也是吕林最重要的人生格言之一。
吕林说,第25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比赛的时候,经历了很多的困难。那届奥运会时候五六支队伍实力都差不多,但最终他们取得了冠军,全部来源于不放弃。
吕林还说了比赛中的一个小插曲,奥运会决赛开始前,接送运动员的大巴没有安排好,他们就只能直接打的去比赛场地,结果耽误了一个多小时。
“整个比赛的过程非常的紧张和激烈,第一局在落后的情况下,最后以3:2赢了比赛。虽然看上去非常挺有运气的,但是这其实和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吕林说,国家乒乓球队有很多光荣的传统,“其中之一,就是不到最后就永远不放弃比赛!”
“拿冠军固然困难,保冠军更难”
“夺冠时,那一瞬间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的,然后再过了十几分钟上了领奖台。领奖下来的时候,就觉得奥运会冠军也不过如此”,吕林回忆说。
风光的夺冠背后,无尽的艰辛吕林也是颇有感触,“对于运动员来说,奥运会冠军简直遥不可及,要经历过很多的痛苦和挫折。”不过当时的吕林并没被夺冠冲昏头脑,从领奖台下来的时,他心里想到的却是以后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了,“拿冠军固然困难,但保冠军更难,随后就想到了今后肩上的责任。”
吕林说,一个运动员成才,最后要成为奥运会冠军要具备的素质有很多,有心理、精神、身体条件,还要有一些运气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是精神和心理素质,“永不言败的精神,在任何时候碰到任何困难都能够充满必胜的信念,这些我觉得比技术、身体条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