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8月11日讯(见习记者 王黎婧 实习生 陈韵) 今天下午1点30分,奥帆赛女子双人艇470级第一、二场预赛在青岛国际帆船中心火热登场。两位来自江南水乡的杭州女孩闻一梅和嘉兴女孩于春燕成为众人特别是浙江人的焦点。
第1轮比赛结束,中国组合闻一梅、于春燕小组第5位,总排名也是第5位。在第2轮比赛结束,两人排名小组第十,总排名第八。明天下午,两人还将继续征战第3、4场。
“拿不拿牌无所谓,只要不认输,拼搏过就可以。”今天上午,记者联系到闻一梅的父母,他们正准备给女儿打电话鼓励。
自从2006年年底起,为了争夺参加北京奥运会帆船470级的资格,浙江的闻一梅/于春燕就和山东的王晓丽/黄绪峰、福建的沈银娟/黄亿能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争夺。经过国内外8个正式比赛的较量,两位浙江姑娘在前80%的积分赛中,以微弱优势领先,终于获得了奥运参赛资格。
闻一梅偷偷告诉妈妈:想拿奖牌
“对于北京奥运会,她们的目标是进入前十名。”闻一梅的妈妈冯蓉丽告诉记者,女儿曾偷偷和妈妈说想拿牌。妈妈却鼓励她只要保持一股拼劲就可以了。“中国在帆船比赛上,水平还是有限的,进前十名,已经算是突破了。女儿的愿望是好的,我们也非常支持她。只要在赛场上正常发挥,得不得名次都无所谓。”
父亲闻连根早早托人买好了机票和门票,想去现场为女儿加油。可是为了不让女儿分心,最后夫妻两人还是决定留在家里看电视直播。
杭州市体校水上运动中心的沈龙生,是闻一梅的启蒙教练。沈龙生介绍,闻一梅1995年进入杭州市队,思维活跃,点子多。两年后,进入省队,最早练的是OP级,后来又改练帆板,再后来,改为470级。
从业余到职业,闻一梅的路程中总有父母的身影。“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吃的好不好啊?”“天气冷了,别冻着啊……”“多照顾自己,记得关心队友。”一条条温暖人心的短信,都来自闻一梅的妈妈,“女儿已经11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平时我们只能发些肉麻的信息表达父母的爱了。”
从排球到帆船的偶然
于春燕比闻一梅小3岁,于春燕走上运动之路纯属偶然,踏上帆船,则是阴差阳错。嘉兴实验中学的排球教练杨志冠,是她的启蒙教练。1998年4月,他到南湖湖滨小学挑选排球队员,碰巧一队春游的学生走过,看到一个小女孩长得特别高,就赶紧问带队老师,得知小姑娘叫于春燕。6月份,于春燕被招进了排球队,不久就参加了省运会。
“孩子以前是练女排的,2000年加入了省帆船队。”今天中午记者联系到了于春燕的父亲于永泉,“从孩子加入省队,每年过年都回不了家,只有每年8月才会有十几天的假期。”
据于爸爸介绍,2005年于春燕加入了国家队,由于国内缺乏参加帆船比赛的经验,所以于春燕和队友们每年都会有2到3个月的时间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参加集训,吸取经验。即便回到国内,春燕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青岛的帆船中心度过的。
家里人对于春燕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骄傲。于爸爸告诉记者,春燕曾获得过2005年全运会第二;2006年亚锦赛第一;2006年全国锦标赛第一;2006年多哈亚运会帆船帆板女子470级双人艇铜牌;2006年亚洲锦标赛470级冠军等好成绩。
自本月7号开始,运动员的手机都被封闭了,家人暂时无法和于春燕取得联系,但家人始终会默默地支持她,并祝福她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