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是开放体育的要求
有网友评价,体育人才引进说明了浙江的眼光,比如说江钰源。李云林与网友互动时肯定了体育人才的流动,他说,今天的体育本身就是开放的体育,应该讲江钰源的成功也说明我们有序的引进,逐渐发挥了这样一种效益,但事实上在这次浙江的阵容26位中间,艺术体操的蔡彤彤也是引进的。
另外,男子柔道的郭磊,也包括女子撑杆跳高李玲都是引进的。事实上在这些阵容中间都可以作为一种有序引进的内容,体育局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样把这种有序引进做的效果更好,让这种开放的有序的引进为我们浙江的体育后备人才源源不断的涌现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云林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应该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立足我们与我们浙江,通过我们学校体育的扎实,通过各类俱乐部的更加规范,本省的后备人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包括我们通过一些赛事的改革,比如说省运会,另外就是讲到我们对外交流,积极引进、规范运作上面能够有新的作为,所以这样的话,对我们人才引进会产生更好的积极的作用。”
“新老更替”不会“青黄不接”
像孟关良、杨雨、钟红燕、周苏红等一批老将,这次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可能是最后一届奥运了,他们不能参加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他们的出色表现也为他们奥运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有网友担心,那么这一批老将退役之后,我省该项目会不会“青黄不接”?
李云林回答,“新老交替”问题一直也思考,可以保证不会“青黄不接”,浙江竞技体育正是比较好的解决了青黄不接这个问题,才使得届届奥运会有金牌。
“当然我们现在要有忧患意识,有两个问题是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第一个如何保持年龄大的运动员,尽可能保持他的运动寿命,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尤其如此。比如说孟关良,其实就给了我们一个课题,在他雅典获得金牌以后,调整了两年多的时间,重新复出,北京奥运会继续拿金牌。这其实是一个课题,如何保持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足够的巅峰状态。”
李云林说另一个问题也值得研究,就是一些低年龄段的,早期专门化的训练以后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学习跟训练的问题,比如说他的生长发育规律的遵循问题等等。浙江在这几年推出的竞技体育体制的调整,体制的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正是比较好的注意到的这个问题。李云林说,追溯一下从1984年开始,浙江已经有三个个案,一个是楼云连续两届84年、88年获得冠军,第二是占旭刚96年、2000年获得冠军,现在是孟关良联2004、2008年拿到金牌。“这些个案,我们怎么样去进一步谱写,因为我们竞技体育也要讲投入产出,可能这个问题通过努力能够有突破的话,我们的投入产出会更好,或者说新老交替的绩效会更好。”
竞技体育院校结合已显成效
浙江一直在建设文化大省、体育强省,成立2年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应该说校体结合的一个创新机制,如今这种机制透过本届奥运会初显成效。
李云林回答网友时说,教育强省有浙江大学,那么体育强省就看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竞技体育院校化是一种方向,目的也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它的效益。
李云林坦言,浙江原有竞技体育的基础在全国来讲并不是非常雄厚。运动员的规模在华东地区,跟安徽、福建、江西差不多,跟上海、江苏、山东比规模就要小很多。尽管这几年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但目前来讲,跟我们长三角跟上海、江苏都还是有距离的。
“规模不大也就直接制约着我们项目不全。一方面怎么样能够借助于目前浙江体育那么好的环境和氛围,把省委省政府给我们的这种倾斜要进一步用好,怎么提高我们运动规模的科学化程度。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最起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要培养什么将的人才,和怎么样培养是明确的。第二是竞技体育的管理问题,回过头看竞技体育发展的国家美国、俄罗斯,包括德国,他们的竞技体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离开了教育的竞技体育可持续是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