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0日讯(通讯员 施水泉 见习记者 孙瑜洁)如果孩子常说“上学很没意思”“活着没劲”“不想上学”之类的话语,可要当心了。杭州灵栖心理咨询中心常务主任徐振宇说,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很有可能是自杀行为的前兆。
9月10日是第6个世界防范自杀日,宣传主题是“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据介绍,最近杭州市疾控中心公布了一组有关自杀情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杭州市因轻生而死亡的比例占所有非正常伤害死亡份额的12%,近年来有增加趋势。而杭州四所学校的在校学生“肯定或理解自杀”的程度与年龄同步增加:15-26岁,分别从12.6%递增到25.6%,对自杀行为的否定或歧视态度都只占很小比率。
处在美好青春时期的年轻人却对自杀“青睐有加”成为关注焦点。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国家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专家成员赵国秋告诉记者,自杀已成为15--34岁的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有自杀倾向的人会有异常的行为和言语
徐振宇告诉记者,自杀前兆的外显行为是可以在平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主要指有自杀倾向的人在行为、话语方面会出现的明显轻生意向。比如说典型的话语就是,“觉得活着没意思”。他提到,家长不能对此掉以轻心,认为小孩子乱说而已。事实上,正是由于家长的掉以轻心,加上青少年的心理还不成熟,就更容易在这种状态下选择自杀。
“要注意观察聆听青少年,孩子既然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他生活学习上遇到不如意了,我们需要聆听,帮助孩子解决烦恼,从而采取相应策略和措施,从源头上防控该类事件的发生。”
预防悲剧的发生,我们应该做什么
赵国秋介绍了杭州在青少年防控自杀上所进行或采取的地方化行动:杭州目前制定了提高全民心理素质的整体规划;建立青少年心理压力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也建立起学校危机的三级预防体系。
“自杀一个都太多。”赵国秋说,要最大程度地预防与控制自杀行为,心理和谐是最为关键的。只有全社会与各个家庭都注重了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