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贵广高速贵州境内的贵阳至水口段开建,贵州省首次采取完整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和管理这条公路。贵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后,可极大程度地打破制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尤其是打破阻碍贵州连通华南沿海地区的物流瓶颈。
除上述两大跨省交通大动脉外,林树森还主持规划贵州省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促成开工建设一批二级公路,以及2000公里通乡油路、10000公里通村公路等工程。
与此同时,2006年年底,仍是贵州省代省长的林树森,就以贵州省政府名义邀请相识多年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率团考察贵州。一时间“七彩贵州”的声名响彻香江,黔港经济合作提速更是不在话下。
2007年11月,林树森第一次以贵州省省长身份带队赴广州招商,不负重望,满载而归。除此之外,在黔做官的林树森,每每回到广州,都要召集当地媒体记者,热情推介“贵州优势”。甚至当年主政广州时一向不鼓励市民投资买房的“林书记”,却一再建议广东人和香港人到贵阳买楼置业。
当地官员评价说,林树森到贵州这几年,做实事说实话,的确给贵州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变化,特别是在区域发展战略上,思路非常清晰,重点抓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很见成效。
作为林树森的接任者,赵克志自然被寄予了厚望,压力也可想而知。
观察人士认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强、推进工作力度大,受到中央好评的赵克志,从其到任后的行动来看,很值得期待。
东部高官在中西部
就在刚刚履新的赵克志等人备受关注的同时,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最近也频频被海内外媒体所关注。
连日来,李鸿忠率领的2010鄂港粤经贸洽谈会,正在粤港两地隆重上演。“李旋风”所到之地,粤港两地政商高官、大佬纷纷高规格出面接待。
诚然,作为中部地区重量省份行政长官,理应如此规格。另一个原因则是曾经在广东为官近二十年,先后担任过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长、市委书记的李鸿忠,在粤港两地积聚的超高人气。
《法治周末》发现了另外一组有趣的数字:2007年年底,李鸿忠从深圳市市委书记一职履新湖北省代省长,当时,湖北港资企业的数量接近2000家,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二位;而湖北电视台最新的一则新闻显示,湖北的港资企业目前已经超过6800家,是华中港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其中,作为省长,李鸿忠个人到底起了多大的推动作用,无法计算。但是,长期在发达地区担任主要领导所锻炼出的开拓能力和开阔视野,以及当年力撑深港合作时积累的广袤人脉的作用,不可小觑。
与此同时,和李鸿忠“毗邻而居”的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因其正极力倡导的“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也正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