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的临时性、短期性,让不少挂职干部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地方。甚至有专家直言,“挂职干部大都只任虚职,时间又短,很容易成为官员捞取政治资本的一个手段”。
任职,就需要官员真正在地方上主持开展工作,对于领导才能来说,既是锻炼也是考验。而且京官到地方任职的“换位体验”,也有助于了解基层的情况。但是,京官任职地方也有自身弊病:地方干部上升渠道受到挤压;任职干部容易急功近利,影响到基层工作作风。
干部培养模式究竟如何才更为合理,仍有待探索。
省部级高官年轻化文科背景增多
自8月份至今,中央对多名国家部委高官及地方省级党政高官进行了调整。“50后”日渐成为省部级官员的中坚,“60后”崭露头角。
接受《法治周末》采访的专家指出,此次的调整方式更多强调了干部的交流互动,包括中央与地方的上下互动,东部与中西部的互动等模式。
中央与地方互动明显加强
各省互动方面,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调任贵州省省委书记,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赵克志调任贵州代省长,组成了贵州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而江西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则调任黑龙江省代省长,接替栗战书。
本轮调整之后,加上湖南省代省长徐守盛、甘肃省代省长刘伟平,中国内地目前共有4名代省长,不出意外,他们将在明年1月各省的人代会上转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在本轮省部级高官调整中,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交流也呈现出明显加强的趋势。
比如,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调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调任陕西省副省长。两位经济部门高官调任陕、甘,被认为意在加强西部经济建设开发的力度。
黑龙江省副省长王玉普进京,担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而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乔传秀,则出任浙江省政协党组书记。
也有3位省级组织部部长调任中央部委:原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胡泽君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组织部部长陈向群任中组部部务委员;原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潘立刚任中组部部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