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风光社区困难职工孙丽萍到社区工会帮扶站领取了100多元的帮扶救济品,社区还帮她找了一份家政工作。“以往申请救助得去区工会,既不方便,也觉得不好意思。现在社区有了工会帮扶站,心里更踏实了。”孙丽萍说。
2007年以来,营口市对困难职工的帮扶重心由县区一级下移到最基层的地方,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家门口。营口市工会每年投入180万元,在122个社区建立起工会帮扶站,米、面、油、锅碗、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解决了1.5万名困难职工的临时生活救济问题,小投入换来了大效益。
以往,营口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的救助,多集中在上学、大病、年节等临时性救助上。营口市总工会调研后发现,原有救助方式和范围,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困难职工分布较广,市区(县)两级仅各有一个帮扶中心,不能及时了解职工困难、特别是突发困难的职工的情况。同时,帮扶工作一般需要本人申请、社区审核、街道上报、区工会审批等程序才能实施,工作周期较长,很难实现及时、普遍救助。将帮扶站建在社区,由“坐在机关等着求助”变为“深入社区主动帮助”,确保及时、经常地实施救助。
据营口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孙恩波介绍,平均每个社区每年至少配备1.5万元生活救助物品,困难职工集中的个别社区,增加物品数量。“过去一年也就帮扶百八十个困难职工,现在对全区生活相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实现一个不落、全面覆盖。”营口市西市区总工会负责人说。
除临时救济外,营口市的社区工会帮扶站还为职工搭起就业桥,建起维权站,提供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法律咨询等多种服务。去年,全市社区工会共举办就业洽谈会58场,帮助2400人实现就业。据悉,营口的社区工会帮扶站成立以来,共救助困难职工超过3万人次,社区内列入帮扶对象的困难职工家庭每年都能得到2至4次的日常帮扶,有的特困职工每月都能得到救助。困难职工遭遇意外灾害、重大疾病等困难时,可以得到重点专项临时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