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钱进”多少
让人人分享经济成果
大河有水,小河未必就没有遭旱的危险。
在财富分配渠道不尽畅通、收入调剂不够理想的背景下,我们对于“富民强省”的解读和实践就更需要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决心。财富分配比例的多与少之间必定大有文章可作。
目前,我国工资性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待突破。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指出,中国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伴随网民频频上网“晒”工资,老百姓的加薪呼声越来越强烈。对此,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钱锦根认为,要涨工资,又不能仅仅依靠涨工资;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由政府推动工资制度改革。
近几年,浙江企业已开始自我实践,承担起企业为员工服务谋福利的社会责任。
“让员工分享企业经济成果。”这是省人大代表王利平的理念。他身兼浙江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将保证员工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写入了每一年的公司报告中。
如何让老百姓增收,省政协常委陈焕昌提出了六点“富民”建议,其中讲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关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基础,合理减免税收是补充手段,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全省小康的保证,合理引导居民进行投资是重要手段。
行业间收入分配不公成为收入差距明显的主要原因。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凭借垄断优势,分得了更多财富“蛋糕”,而基层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王月英等10名省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应注重调整初次分配比例,使初次分配向一线职工倾斜,同时提高收入“含金量”,使职工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同步提高。
“藏富于民”并不单单是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变得更鼓,更是为了让大家的“钱”进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结语:
究竟钱袋子里的钞票有多少才算多?你我他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标杆。然而,老百姓对CPI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我们对于现有财富其真实价值的犹疑不安。
2011,期待我们的“钱”进的脚步走得更快一点、“钱”进的台阶迈得更高一点,“钱”进的步伐更稳健有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