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浙江省云和县农办(扶贫办)坚持把农民增收与创优争先活动相结合,以打造“山水童话乡村”为载体,以实用人才培训为抓手,以“四个转移”为推手,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宽裕、和谐阳光、幸福快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基础设施,用行动谋划发展。依托“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通过“三清”(清理垃圾、清理违法建筑、清理广告路牌)、“三治”(治理污水、治理坟墓、治理河道)和“三改”(旧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林相改造),整治提升41个“三沿”村庄,使其成为集污设施完备、村内环境整洁、沿线立面统一、环境保洁到位的生态文明村。二是通过布局优化、建筑美化、乡村绿化、环境洁化、道路生态化、河道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小品特色化、文化丰富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人在画中”的乡村旅游特色村,推进10个特色示范村的创建。三是通过对“三沿”地区中心村的交通道路、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增建、补缺、完善和提升,着力“三沿”地区中心村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农村新社区,加快已启动的6个中心村培育建设。
深化人才培训,用品牌提升效益。始终坚持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长效智力扶贫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以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育了一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农民专家、双强型村官等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全省知名特色人文品牌的“云和师傅”,已带领本县1万余名农民到异地实行“组团式”开发,足迹遍布28个省、232个县市,从事食用菌、茶叶、水电、商贸等行业的综合性开发,年实现劳务收入近3亿元。至2010年底,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8895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切实加快了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民异地转移就业增收。
推动人口集聚,用创新促进转移。深入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依照有利于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土地集约、设施配套的要求,推进本县山区农民,尤其是库区、高山、深山人口向县城、小集镇、中心村集聚,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跨越,坚持以科学编规引转移、优惠政策促转移、创新方式推转移、结对帮扶助转移“四个转移”为推手,坚持旧村改造、中心村建设等项目与农民异地转移有机衔接,以整村搬迁为重点,加快山区农民异地转移。加快新一轮城区、集镇、中心村安置小区的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迄今,全县建成农民下山转移安置小区(点)48个,实现农民下山转移8702户、30468人,约占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的1/3,其中整村搬迁99个自然村、1198户、4189人。普光农民公寓创造农民异地搬迁从排屋式安置向公寓式安置的典型,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农民异地搬迁进城公寓式安置小区。4000多名下山转移农民住进了水、电、路公共设施完备的新居,彻底享受到政府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成果,现已着手建设大坪转移小区,探索农民下山转移管理新模式。
促进农民增收,用生态拓宽渠道。不断挖掘本县地域优势,加快发展生态优势产业。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二区三主导”为建设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扶持农家乐、来料加工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传统产业体系向一二三产并举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坚持做大农家乐的市场、做强农家乐的龙头、做精农家乐的项目,打造一批有规模、有档次的高星级农家乐经营户,提升奔县农家乐形象。着力推进来料加工的重点专业村(基地)建设,加快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内部引导和外部市场挖掘力度,带动了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