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湖州警民之间的那些小事,虽不显眼,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湖州经济开发区,远在新疆的陈女士,上个月试着向民警马长林的网上工作室发帖,希望寻找失去联系27年的弟弟。一周后,她就接到了弟弟的电话;
在长兴县煤山镇,一名30多岁的村民,今年初发现妻子有外遇,苦闷不堪。夜深人静时,他拨通社区民警蒋晓白的电话倾诉;
在吴兴区东林镇,甲鱼养殖场时有失窃,接到求助,派出所每夜派警车前往巡逻,一年多来从未间断,养殖户们安心了……
一个个看似孤立的事件,是新时期警民和谐互信的见证,也折射出湖州公安机关的新理念: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模式,由民意来引领、推动和评判警务活动。
湖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金伯中说:“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旨在打造警民互动、合作协商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今年1月,在京举行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湖州市公安局的民意警务新模式备受瞩目。
构建警务广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回应群众期盼和诉求,创造条件请百姓批评、监督
两年前,当42岁的沈新明因为一起纠纷,带着村民与公安干警对峙,并用石块袭击警车时,他不会想到,今天会和这里的民警亲如兄弟。
日前,我们来到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沈新明正搂着派出所长杨可大的肩膀边走边聊。杨可大感慨万千:“以前,我们几乎走不进这个村。”
改变这种境况的,是当地开展的警务广场活动。
2009年10月,湖州市公安局实施警务广场行动计划,民警依托广场、公园等公众场所,与百姓沟通、为百姓办事。全体民警以听得起群众骂声的勇气,面对面听取并回应百姓对治安管理、民生服务和队伍建设的意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杨可大硬着头皮来到红里山村,挨家挨户拜访600多户村民,发放警民联系卡。现在,杨可大有事没事来村里转转,村民有事都爱找他。年初的一次闲聊中,有村民说起村里还没有监控设施,治安有隐患。第二天,杨可大就买来监控系统,亲自动手安装。
对立的情绪就像坚冰,在一次次走访中融化了。
警务广场坚持“原生态、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来,任何意见都可以提,任何怨气都可以发泄。湖州市民发现,在警务广场,他们可以尽情地说,而且说话有人听,说了也管用。
一位市民投诉,说看到有警车送孩子上学。公安部门马上调查,发现当天有两辆警车违规接送孩子,马上进行处理,并严格警车使用制度。
市民丁先生的摩托车失窃,到派出所报案时,民警说监控模糊,拒绝调取监控视频。气呼呼的丁先生来到警务广场投诉。第二天后,派出所打来了致歉电话。
警务广场,因此成为百姓参与警务监督的新平台。
从2010年起,湖州公安机关对警务广场进行规范,把每年的110宣传日、国际警察日、国际禁毒日等6个日子,作为全市统一的广场警务活动日,下属各级公安机关则不定期地开展。至今,全市已开展活动2100余次,参与群众超过100万人次,收到各类意见建议8000多条、批评投诉960多条。
为随时征集群众意见,湖州推出“永不关闭的警务广场——警务e广场”,市公安局门户网站改版升级,在“便民服务”、“警务公开”等栏目基础上,新辟“民意窗”、“局长信箱”等版块,鼓励警民互动、网民参与,还每月安排一名局长在线交流,访问量超过350万人次。许多网民留言:“公安真抓实干,赞!”
秉承为民服务的理念,警务广场的各种“创新版”在各地应运而生:竹乡人热心工作室、QQ警务室、网上工作室、庭院式警务……民警,正一步步融入百姓之中。
推行警务民主,把群众纳入警务运行机制,民意转化为警务决策和行动,打造警务共同体
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三车”失窃现象严重,一度是湖州市民的心头之痛。
众多市民不约而同地在警务广场反映,要求公安加大打击力度。去年,市公安局迅速开展整治“三车”盗窃行动,破获2400多起案件。
“这次行动力度大、效果好,我以为老百姓会满意的。”去年10月,金伯中来到市区警务广场听取民意。没想到活动刚开始,几位市民就辛辣地提问:“公安为什么不把防范工作做在前头?整治工作会不会一阵风,‘一紧二松三重来’?”
一番话,让金伯中震动不小:为什么老百姓对治安问题反响强烈,形成热点难点了,我们才采取行动?怎样把百姓意愿尽早体现到警务决策中?
当年的全市公安局长政委会议提出,要更多地用群众的眼光来审视和考量社会治安问题,更多地用群众的感受抓好公安工作,把民意转化为警务决策和行动。
在警务决策时,湖州警方更多地汲取民智、研判民情。今年初,在警务广场充分听取百姓意见和愿望的基础上,公安机关梳理出20多项当年重点候选工作,在警务e广场公示,请网民投票选择。
短短10天,逾万网民参与投票。最终,公安机关根据群众投票,把整治盗窃“三车”、打黑除恶、城区交通排堵保畅、酒驾常态整治、打击网络赌博和淫秽色情、防范打击传销、学生应急逃生技能培训等工作,作为年度全市公安“惠民十大行动”。
百姓意愿,很快变成警务行动。至今,仅“三车”盗窃案件,全市共破案9300余起,返还赃车7100余辆,破案率从不到20%上升到42%,发案数减少21%,百姓称好。
市公安局副局长孟正良说:“平安和谐是百姓的基本需求,也是公安的基本工作。把百姓纳入警务运行机制,双方合作、互动,构成警务共同体。”
这种新型警务机制,目前已细化成“警民沟通—吸纳民意—回应民意—群众参与—警民合作”的工作路径,群众参与治安管理的热情得以激发。仅每年冬季大巡防,就有一万多名群众志愿参与,为“平安湖州”三连冠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展民意评警,突出群众评价在业绩考核中的指挥棒作用,把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一直以来,湖州治安平稳,刑事发案率较低,公安工作主要业务数据颇为出彩。但警务广场征集的数千条意见建议,大部分针对安全感和满意度,何以出现这种尴尬?
市公安局领导反思,关键在于视角不同。公安机关主要以发案数、破案率等数据衡量治安状况,而百姓以自身感受作出评判。在民警看来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可能在民众心里造成伤害甚至恐慌。
社会治安好不好,由谁说了算?
答案不言而喻。市公安局提出,既要关注业务数据,更要关注百姓的主体感受。他们形象地说,“干不干”请百姓定,“干什么”请百姓选,“怎么干”请百姓提,“干得好与坏”还得请百姓评。
考核考评机制的革新,由此提上日程。
去年底,湖州正式出台民意评警办法,就见警率、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执法公信力等项目,每年两次抽样问卷调查,警务e广场开展在线调查、在线评警。根据这一办法,市公安局对县区公安局、县区公安局对基层所队年度综合考评的主要指标,民意评警的比重从原来的5%增加到51%。
令人瞩目的是,民意评警结果实行排名通报,作为单位及个人奖惩的重要依据。其中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将调整交流或免职。
今年初,市公安局委托专业民调机构,以派出所、交警队和窗口单位等一线单位为重点,开展民意调查和测验,以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先决条件,其中对所队长评价,群众分值占60%;对普通民警评价,群众分值占40%,实现了从内部考核为主向群众评判为主转变。
这一改革,让民警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民警坦承,考核指挥棒转向,倒逼着自己深入基层,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着力改进完善工作。
4月18日,在吴兴区东林派出所,墙上的一张表格引起我们的注意,表上标着民警走访居民的进度。根据所里规定,年底之前,每位民警至少两次走访片区所有居民。
民警吴海闽已完成了40%。小吴一直做内勤,缺少群众工作经验,刚开始很怕下村,犹豫了3天,最终央求父亲的老战友、泉庆村支书沈柏根,带着他走村入户。沈柏根说:“现在小吴变化可大了,经常来村民家里问长问短,有事打个电话就来,熟门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