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6月30日电 (记者张乐)记者30日从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此前曾因海洋赤潮暴发而导致污染,在浙江市场上停售的贻贝(俗称“淡菜”),近期已通过多次监测抽检,可安全上市销售。
5月底,浙江宁波、舟山等地发生部分消费者因食用贻贝等贝类产品后出现腹泻、呕吐等病例。经卫生部门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贻贝中“腹泻性贝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为此,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时发布预警,建议公众谨慎食用贻贝。同时,暂停赤潮影响区域内的贻贝采捕,并对已上市贻贝就地销毁。
近期,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对各养殖区的贻贝产品进行了连续数次的监测抽检,认为浙江贻贝产品总体未受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质量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可上市销售。同时,要求采捕销售的贻贝产品随附《产地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同时,为保障贻贝产品消费安全,省海洋与渔业局已要求各级渔业部门进一步加强采捕期贻贝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采捕期贻贝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重点抽检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和大肠杆菌等,发现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立即实行临时关闭措施,暂停贻贝采捕上市。
据专家介绍,“腹泻性贝毒”是贝类摄取有毒藻类在体内积累的毒素,属获得性毒素,与海洋中赤潮暴发有关联。贝类毒素无法通过加热煮沸分解,食用受“腹泻性贝毒”污染的贝类后,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病情。
赤潮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包括长江口、宁波舟山在内的东海海域,是我国赤潮灾害的高发区、频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