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0日讯
北京、贵阳,不同的经济背景,两者先后采取了通过摇号上牌来限制机动车的治堵措施。
生活在杭州,一座也正在为交通拥堵而困扰的城市,大家开始揣测:杭州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限购的城市?
8月4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赵野松。他的回答很干脆、明确:“暂时不会。”
他表示,杭州治堵的措施,应该根据杭州实际状况而制定,这就是接下来要实施的一套“组合拳”。
治堵,各有各的不同
治堵是当今许多城市正在破解的一道难题。杭州市交警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每个地方的交通特点不一样,采取的措施肯定也不一样,必须采取因地制宜,对本地最为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对比北京与杭州,堵车的原因、背景都不一样——
北京是国际大都市,除了人口多,本身车流量大之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外宾接待任务,每年还要举行众多重大会议、活动。其次,北京的公共交通已经得到多年发展,有出租车、公交车,还有10多条地铁线,四通八达。
贵阳采取限购措施,也有地方特色——约9平方公里的贵阳市一环线内,要实现公共交通网络密布,难度比较大,私车出行是这座城市核心城区交通的必然特色。
相比而言,杭州尽管也堵,但公共交通发展则还有很大空间,尤其是地铁线,尚未建成投入使用。
另外,杭州的路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根据人口规模,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道路面积率最低应达到15%的配置要求,杭州的道路里程尚缺口300余公里,道路面积缺口700万平方米,快速路缺少近100公里,城市次干道缺少近250公里。
在杭州新一轮的交通布局中,包括公交优化、地铁线网以及公共自行车在内的公共交通,将是杭州大力发展的方向。
出拳,不必急用撒手锏
“还没使出组合拳,为何要用撒手锏?”赵野松告诉记者:“在我的理解中,采取限购措施应该是一座城市治堵最后的撒手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显然,杭州的情况还没有到这一步。”
赵野松说,他们曾做过多次的专题研究限购措施,至少从民间的声音来看,大家的反响并不是很好。杭州治堵应该采取的措施,应该根据杭州实际状况而制定,这就是接下来要实施的一套“组合拳”——
日前,杭州市发布“迎残运、保畅通”百日大行动方案,一次性推出20条交通管理措施,包括拟根据车牌号限行、推行错时上下班、开通社区通勤快车、实施城市交通廊道、对违法停车严管重罚、开通学生接送巴士、优先保障公交出行,多设置公交专用道以及调整停车收费等等,目前,有些措施已经在实施中,并取得不错的反响。尤其是在主干道实施硬隔离,减少红绿灯,支小路实施单行,沿线封闭建筑物出口等措施,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
赵野松说:“如果只是靠限购措施,交通管理措施没跟上去,车子还是多,无非就是增加量减少了,结果肯定还是堵。”
有没有可能像国外某些城市一样收取交通拥堵费?
“操作难度很大”,赵野松说,国外收取交通拥堵费的模式,他们也曾进行过分析:“有不少国外城市的收费程序是,在中心区域部分道路设置的探头会自动记录车辆进出的相关信息,收取的拥堵费用将直接在银行卡里扣。他们有个全国统一的收费系统,显然我们暂时还没法做到,而且碰到部分素质不高的车主,很容易收不起来。”
赵野松还谈到了民意问题。采取任何一项交通管理措施,应该听听大家的意见。比如采取限购措施。杭州实施限购之后,即使治堵有效果,但人心堵了:“凭什么人家能买车,我就不能买?这就涉及到一个公平公正的问题。”
比如北京和贵阳,并未获取充足的民意支持。6月份,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网发起“交通缓堵民意调查”显示,认为“购车摇号”措施对缓解拥堵最有效的投票参与者仅为7%,得票最少;针对贵阳治堵49条措施,贵阳市人民政府网有个网民投票,结果显示,支持率均不足50%,前者的支持率仅为23.9%,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听到市民抱怨:“开个会就发文实施了,根本来不及反应。”
相比而言,杭州即将实施的“组合拳”有着较高的民意支持。比如在市区实施机动车错峰通行、推行错时上下班、开通学生接送巴士等,赞同比例最低的都达到86.4%。
专家发言
全国城市都会进入超堵状态
发言人:陆化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
北京拥堵其实刚开始,中国其他城市,也就三五年,全都得进入这种状态。按其他国家300-500的千人机动车拥有率计算,北京可预测的数字是五年后会有750万辆车,那会儿就真的瘫痪了,所有城市功能会瘫痪。所以我的观点,坚决要采取,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控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
要不然,以后大家坐车出门就随身带副牌吧!举泰国的例子。曼谷前些年放任,结果就是车在路上走不动,大家下车开始打牌,一打就是几个小时。由于大量尾气排放,大家上街都戴口罩。它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它不惜一切代价建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建好了,大多数人放弃了私家车。
北京现在汽车产业对整个工业的生产消费拉动近50%,是支柱产业。但如果城市交通瘫痪,不仅仅瘫痪一个汽车工业,还会波及所有的行业。
到了收拥堵费的时候了。
有人说,拥堵,我作为车主我就是受害者,还要再付拥堵费,心里会觉得不平衡。但这不对——你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拥堵产生的后果不但是付出了时间代价,还有环境污染,还有噪声,还有其他。这个后果你是一个贡献者,所以就应该你支付经济成本。
有人觉得,我买了车不开干嘛?你买车,我不剥夺你的购车权。我现在要保护全体人们的利益。尤其要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
哪儿堵哪儿就收费,这是新加坡最成功的经验。它全方位,全智能化,实时检测每条道路上的速度,车速低于15公里,马上收费。走的人少了,超过20公里再放行。如果这样也不行,那就是尾号管理。再发展严厉点,就是单双号。谁能想象单双号成为常态?但当城市全面瘫痪之后,大家就会认识到不这样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