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0日讯
上周五的早报圆桌会,记者走进了南肖埠社区,了解杭州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很多大伯大妈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居家养老的形式非常好,既能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也能够得到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照料。
但也有人提出,虽然政府为老人养老服务买单的意识很好,可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服务员素质却没跟上,影响了居家养老的品质。而且各个城区之间标准不一,一些不在户籍地养老的老人,享受不到一些特别的养老服务。
那么杭州的各个社区,又在这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呢?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呢?不同城区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能否一致?
【最新发布】
“为什么我和他的条件一样,只不过他住这个城区,我住那个城区,享受的居家养老服务却相差这么多?”杭城很多老人爱串门,串门闲聊时一比较,困惑就来了。
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了解到,由于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支出,大部分由各个城区自理,所以关于居家养老的服务标准和评估办法,都是由各个区自己制定,导致各个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有所差异。
但今年,杭州市民政局推出《杭州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试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将统一,各个城区服务质量不平衡的现状将会被打破。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将统一化
该标准已在西湖区试点
“不同的城区,对老人的评估也不一样,甚至有的社区根本没有制定评估方法,只通过简单的了解,确定老人需不需要居家养老服务。”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说。
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今年政府加大了购买服务的力度。主城区2.5%的老年人,萧山、余杭和七县(市)1%的老年人将享受到由社会化组织提供的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江干区、西湖区、上城区今年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金额达到1000多万。“《杭州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试行)》的出台,居家养老服务将会更规范,自此有了一个统一标准,从而确保社会福利资源的公平使用。”
目前,《杭州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试行)》已在西湖区进行全面试点,依托同步开发的“全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系统”,对500多名老年人进行了科学评估,实现了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
“我们刚刚结束了居家养老服务新评估。”西湖区益乐社区相关负责人说,“由西湖区第三人民医院的专业评估队伍上门评估,新增了15个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都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新标准实行后,好多硬杠杠都放低了,比方说原先是要80岁以上才能享受养老服务。经过新的评估后,这次就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达到了标准,享受到了居家养老服务。”
如何评估老人生活自理情况
细则细到什么程度仔细看一看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指居住在杭州城区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是指户籍在杭州城区,独居、孤寡、经济困难或高龄(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可向其户籍所在的社区提出申请并经综合评估后,确认为政府全额购买或部分购买服务的对象。
新实施的评估标准主要参数包括: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居住环境情况三类,满分为100分。附加参数包括: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年龄、特殊贡献三类,满分为30分。这些分值汇总后为老年人的评估分,分值越高,所需居家养老服务越迫切。
(一)生活自理能力
(1)进食
自己在合理时间内(约十秒钟吃一口)可用筷子取食眼前的食物。若需进食辅具时,应会自行穿脱。
需别人帮助穿脱辅具或只会用汤匙进食。
无法自行取食或耗费时间过长。
(2)移动
可独立完成,包括轮椅的刹车及移开脚踏板。
需要稍微的协助(例如:予以轻扶以保持平衡)或需要口头指导。
可自行从床上坐起来,但移位时仍需别人帮助。
需别人帮助方可坐起来或需别人帮助方可移位。
……
(5)洗澡
可独立完成(不论是盆浴或沐浴)
需要别人帮助
……
(9)大便控制
无大便失禁,并可自行使用塞剂。
偶有失禁(每周不超过一次)或使用塞剂时需人帮助。
经常失禁,需要别人处理。
……
在生活自理能力这一项的评估里,共列出了10条细则。
评价:对各方面的功能打分标准描述得非常详细,真正做到了有依据有标准。在打分上,充分考虑了老人自理能力这块,年龄等因素稍比原来弱化。
(二)居住环境
与子女亲友同住
仅与配偶住
独居、孤寡
(三)经济条件
低退休工资
低收入
低保
评价:经济收入反映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居住环境反映了老年人得到的生活支持(物质和情感),政府优先为经济收入低、缺乏生活支持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另外还有认知能力、年龄情况和特殊贡献的评分。
分值汇总后,还将换算为评估分,最后得出总分。
根据“2011年度主城区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比例为2.5%”这一比例,各地结合试点评估情况,确定本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分值,最低服务分值对应的最低服务时间为每月4小时。各区可结合评估情况,在此基础上分为3-5档确定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
【社区经验】
昨天记者走进西湖区的益乐社区,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培训。
这场培训不是过过场,装装样子的,经过培训的学生,将参加由专业人员负责的考试,合格后,还将发予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
拿到职业证书的他们,将成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没错,他们都是养老护理员,做的是老人吃不消做的家务,料理老人生活起居的各个环节。他们称职与否,直接与老人的晚年过得是否舒心,息息相关。
擦脸、擦身、换被单一气呵成
“一进门,首先要把窗户推开,然后扶老人起来,给他擦把脸。”益乐社区的会议室里,摆放了一张钢丝床,上面躺着个年轻人,边上站着个老师,一只手扶着年轻人,另一只手拿块毛巾比划着。“给老人擦脸动作要轻,毛巾一定要热乎,这样老人才会感觉舒服。”
会议室的另一边,学员们正认真地听老师讲解,一眼就能看出,这群学员与普通学生不一样,他们大多是中年人,皮肤黝黑,操一口带浓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但是他们学习的态度就和普通学生一样,眼睛紧紧盯着老师的动作,还时不时低头记笔记。
培训老师带来了很多道具,床、被单、脸盆……一应俱全。在课堂上,老师请一个学员假扮需要服务的老人,使用各种道具,一边示范怎样护理瘫痪在床的老人,一边讲述其中窍门。一系列动作完成后,老师朝认真听课的学员们看了一圈,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谁愿意上来试做一遍?”。
学员们一个个低着头,不愿意上台示范。老师随便点了一个中年妇女,刚开始她拼命摆手,连声说:“不行,我不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她才犹豫着来到中间,推开了“窗户”,扶起“瘫痪在床的老人”,绞了把“热毛巾”。接下去她的动作越来越熟练,扶“老人”起床,擦脸、擦身,换被单,一气呵成。
开办公益性岗位培训进行示范
这是一场西湖区公益性岗位的培训,历时11天。来自西湖区的80多名有意向担任养老护理员,或正在担任养老护理员的中年男女齐聚一堂,参加培训。
培训的内容很多,有养老护理基础知识,也有养老护理操作技能知识理论。除了理论知识,培训还特别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经验,为学员们专门安排了“技术护理实操”课程。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还将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将发予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
“我们西湖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8.4万人,占全区常住户籍人口的16.1%,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约1.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7%,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比较明显的一个区。”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马丽君说,“所以我们对居家养老这一块内容也很重视,今年更加大了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公益性岗位培训,是为了适应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化和扩面,特别开办的。”
马丽君告诉记者,目前养老服务队伍还不够健全,缺乏专业性,这也是老人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培训为各个社区培养养老服务队伍,让他们作为中间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再与服务机构进行沟通,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并在服务行为上起一个示范作用。
“而且这也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的失业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马丽君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