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核心提示:
因公出国(境)、公车购置运行、公务接待等所产生的“三公”经费,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三公”消费不透明,容易滋生不合理的公款消费,甚至助长腐败。随着国务院要求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公”经费公开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我省温岭有了破冰之举,乡镇(街道)和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均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
上半年以来,“温岭人大”网上一直公布着当地16个乡镇、街道和22个政府部门的2011年财政预算,其中包括“三公”经费的内容。温岭市教育局、市建设规划局两个部门的预算还先后在当地报纸上全文刊登。这在当地引起不小的热议。
三公经费晒出来
温岭市财政局:公务接待费95万元;公务车辆及运行经费10万元;公务出国(境)经费0元;
温岭市体育局:公务接待经费13.5万元;公务车辆及运行经费6万元,公务出国(境)经费0元……
公众只要登陆“温岭人大”网,就可以查阅当地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的“三公”经费。全部乡镇、街道和政府部门在网上集体晒“三公”经费,之前相当少见。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不透明、不公开必然会带来监督失控。公开乡镇、街道和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主要是为了便于群众和人大代表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监督,增强预算的刚性。”温岭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何培根介绍了这次公布“三公”经费的目的。
除了公布“三公”经费之外,今年公布的形式也作了很大的改变,不单单详细列出单项,还在“说明”栏里,对经费安排作了解释。
记者看到,在新河镇公布的预算中,共列出400多项经费,像接待经费,还专门分成两部分:镇政府接待经费为200万元,人大的接待经费为10万元……
新河镇财政所所长王伯根参与了新河镇预算编制,他解释,这次公布“三公”经费前,就已经定下调子,要防止出现“内行人讲不清,外行人看不懂”的现象,不仅尽量让群众看得懂,而且能根据预算公布的内容进行监督。
经费只减不能增
前段时间,在温岭当地媒体上,温岭市教育局、市建设规划局分别公布年度预算表,分别占了两个半和一个版面,两个部门的基本情况、收支预算总表、预算支出核定表被一目了然地“晒”了出来。其中,“三公”经费尤为引人瞩目。
温岭市教育局公布的“三公”经费安排总额为82.6万元,包括出国(境)费6万元、公务招待费51.1万元、公务用车费25.5万元。
不可否认,在“三公”经费公开之前,大部分乡镇、部门存有顾虑和抵触情绪。
温岭市交通局是当地政府部门中第一个举行预算民主恳谈会,也是第一个公开“三公”经费账本的部门。温岭市交通局副局长赵纲坦承,当时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点名要交通局第一个公开“三公”经费及相关预算时,他们心里很有顾虑。他说:“那时候担心很多事情说不清楚,怕公布了以后,会有变动,影响公开的严肃性。”
一位部门负责人表示,“三公”经费公开后,部门花钱就不可能那么随意了,总要掂量掂量社会影响。
目前,温岭市乡镇、部门的“三公”经费安排的原则已公开:不超过上一年度的经费,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减少5%。
公开之后需细问
金良明,温岭市水利局局长。此前,他在担任新河镇党委书记时,就已全力推动“三公”经费公开。他说,只要自身坐得正,公布“三公”经费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因为他自己就尝到了公开“三公”经费的甜头。
没公开“三公”经费前,有人认为水利部门是“把钱扔到水里”的部门,钱多得很,常常有人问他:“你们水利局那么多资金,到底是怎么花掉的?”这让金良明压力很大。他认为:“公开‘三公’经费后,每笔开支怎么安排明明白白,大家也都理解了,知道我们‘三公’支出,并没有向专项资金‘揩油’。另外,钱怎么花、为什么花,向老百姓交代清楚后,也更能得到理解。”
温岭市乡镇、街道和政府部门主动公布“三公”经费,也成为当地群众热议的话题,更是网络论坛的热点。来自泽国镇的网友“xc”认为:“这是进步,但要进一步深化、细化。”
不过,在叫好声中,不少温岭本地网民对此持谨慎观望态度。网友“五峰竞秀”认为:“规定是好的,但执行情况怎么监督呢?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和执行,不就成空话了吗?”
网友“实事求是”直言:“公布‘三公’经费并不等于能遏制泛滥多年的‘三公浪费’。因为,公布并不难,难的是两方面:谁来监督执行;谁能保证编制好的预算不会变更。”
也有群众提出,除了公开的预算外,还有不少看不见的“小金库”,这些资金更要管起来。
“怎么对违规使用经费的人追究责任,怎么进行实时监督,这一切,都需要完善。亟待形成倒逼机制,让乡镇、政府部门审慎使用公共财政资金,树立节约意识,减少‘三公’消费和支出,把更多的钱用在改善民生的关键领域。”温岭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三公”经费公开,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探索。
-专家观点
南开大学教授、财政预算专家马蔡琛:温岭公开乡镇、街道和部门的“三公”经费,可谓是开始了破冰之旅。不过,公开之后的执行、监督、问责等机制更为重要。预算的编制者应该设法将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的表述,真正让人看得懂、审得准。要保证公开的内容真实可信,对“三公”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避免公开一套、执行一套,避免灯下搞暗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