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群众)专刊】
宁波市镇海区“窗口前置、服务前移”
扎实推进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宁波市镇海区窗口单位,通过延伸服务平台与网上服务,创新基本服务与个性服务,加强量化考核与社会监督,做到窗口前置、服务前移,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一、“有形平台+虚拟网络”,把服务窗口设在群众身边。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将服务大厅下移基层,与网上服务和服务热线相补充,打造全覆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服务大厅下移村(社区)。将行政服务重心下移,凡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日常事项,如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救助等,全部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厅服务范围。同时,对区公安分局、区国税分局等14个不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在镇(街道)建立行政服务分中心,统一名称设置、运作方式、服务标准和考核管理。二是网上服务无缝对接。将行政审批的标准和流程固化到专用系统,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与该系统实现网络对接和资源共享,探索实施网上申报、受理和审批,群众由“跑大厅”变成“点鼠标”。在全省率先设立“镇海网络问政平台”,增加企业和市民投诉、咨询和求助功能,通过在57个职能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即时回应和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三是服务热线并网联动。以“整体合并、联动转接”的形式,合并区长热线和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区81890市民服务中心。同时,对12333劳动保障热线、12369环保热线等20多个职能部门非应急类服务热线实行联动转接,做到24小时受理。
二、“基本服务+个性服务”,把便捷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牢固树立“将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服务理念,前移基本服务、创新个性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构建快速响应的为民服务体系。一是基本服务前移“零距离”。充分发挥81890市民服务热线、镇海网络问政平台和QQ在线服务的预审功能,在服务对象预申报、预审核阶段,提前介入指导,确保到窗口一次办结。推行“上门服务制”、“周末预约服务制”、 “科长首席接待制”等便民措施,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区窗口单位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均达到100%。对村(社区)服务项目全部实行全程代理制,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先后为群众代办事项1257件,办结率98.5%。二是个性服务直通“零中断”。创新“阳光直通”个性服务,指定规划、国土、环保等7家责任单位,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建设等开设绿色通道,在报送相关立项文件、《土地证》等必需材料后,即进行放样验线和桩基施工,质监局同步跟进,做到“服务过程不断点”。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72个工作日缩短至目前的35个工作日,提速51%。三是办事流程优化“零延时”。以区级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为契机,窗口单位引入“倒逼”机制,率先在中金石化芳烃、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等4个重点项目中探索推行“模拟审批”服务,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
三、“量化考核+社会监督”,把服务效能体现在群众满意上。通过亮化形象、考核约束、社会监督等措施,不断激发基层窗口单位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动力,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擦亮窗口形象。对基层窗口单位党员,全面实行“双向承诺”,并通过LED、便民手册、佩戴工作牌等方式,亮出身份职责、承诺内容和工作业绩,自觉接受监督。全区43个窗口单位580多名党员佩戴党徽亮出形象,创建党员责任区420个。二是严格量化考核。全面推行滚动式岗位责任制考核,将每位工作人员年度工作细化,确定标准、量化指标,每周由领导公开点评,分月和年度实施考核,重点衡量窗口人员廉洁自律、服务质量、群众满意等。考核结果直接与年度奖金和评先评优挂钩,做到奖罚分明。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在窗口设置电子评价系统,由服务对象当场对服务质量予以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测评机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话测评等方式,随机抽取服务对象开展满意度测评。公开聘请窗口行风监督员,不定期进行暗访和评议。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类监督评议结果,广泛开展窗口“服务之星”、基层站所“星级服务”等评选活动,对群众满意率在75%以下的,实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