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宁海10月13日讯(记者 龚晓)浙江省宁海县的最北边有个大佳何镇,镇里人不多,一万有余两万不到,不过姓何的人很多。虽然都是本家,乡里又乡亲的,但是小矛盾、小纠纷几乎没断过。这不,这天村里发生了这么件事:
农村人比较迷风水,左邻右舍的房子都要一样高。村里有一户人家在东边的原有建筑附属物上镶起一间房,隔壁的两户邻居就不干了,他们认为新房子的高度超过了自家的屋顶,于是口角开始了,后来愈演愈烈,最后演变成打群架。谁来劝都没用,村干部们都急坏了。
一天,有个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闻讯赶了过来,他开口就对那几户人家说:“如果我来做调解,你们愿意吗?”
老人做了多年的村干部,在村里威望很高,几方都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每人拿出20块钱来。”老人说。这回轮到众人面面相觑了,老人笑笑:“这不是我的调解费,这是找泥师测房屋高低的钱。”
众人没话说了。老人又说:“房子高低要有个标准,多少才算高呢?水泥多涂一点就高,少涂一点就低,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多少要留余地。”
被“围攻”的那户人家率先说:“两公分(2厘米)不算高。”对方马上接嘴:“一公分以内。”老人做个折中:“一公分半”。
然后,泥师来了,上屋一量,的确是高了1.9厘米。老人当即表示,造完的房子不好拆,但是高度要降。
原以为故事就要结束,没想到人家又吵起来了,原来是众邻居称那户人家不履行调解协议,老人听了赶忙跑去一看:那人取了巧,把自家房梁的一头挪了三四公分,外头根本看不出来。
老人说:“你这样不行,你呀听我的,把瓦片取下来,然后拿个锥子敲几下屋脊,再铺回去,这样人家都知道你改了。”
结果到最后,几户人家都很满意,房子没拆,面子也保住了,可谓皆大欢喜。
故事说到这里,我要开始介绍主人公——那位把调解玩得“出神入化”的老人。
农村调解最重要的还是别人能买你的面子
他俗称“老何”,大名何文昌,今年71虚岁,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因善于在农村群众中做调解工作而闻名于整个宁海及其附近地区。像上文中的那种调解,对老何来说是家常便饭。“干上了调解这一行,就没有了休息日。”老何说,“经常是一个电话,饭碗还没放下,就出发了。”
老何说这称谓,好听一点是威望,俗一点就是面子。农村地方小,乡里乡亲的都认识,平时吵来吵去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不过憋到劲了,谁也不肯放下面子,谁也不肯吃亏,这下吵起来就凶了。
所以要做调解,首先要让双方相信你是公正,但是公正的印象需要时间去积累,于是像老何这样既有经验又有威望的老人,就成了调解人的首选。“老何说和”也可以解释成“老人(何字的单人偏旁)说和”。
老何告诉我:“在农村,争执主要是为出口气,心理的苦水吐掉了也就好了。”但是乡里人重情,你不熟悉,不了解的人,他才不会买你的帐的,就算乡干部也没用。
有一次,村里的一户兄弟俩因为一块两平方的土地争吵起来,弄到最后,90岁的老父亲要去上吊。这下,村干部可急了,却没有办法,只能来请老何,结果他一出马,事情就解决了。据说,当事人的哥哥当时讲:“乡干部我不听的,表兄来说话我要听的。”可老何却跟我说,“我跟他讲,你90岁的老父亲如果真的因为这件事情去了,你在村里还能有面子吗?”说到这,我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