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9日讯
1996年,毕业时节,杨开华找好了工作,地址是台州路桥一家摩托车厂。“名字挺好听,叫吉利。”
23岁的她被分在质量处工作。这个年轻人旋即了解到,这家已经在业界小有名气的摩托车厂并不想一直造摩托,而要造汽车。杨开华认识几位在厂里工作的教授,“是我们学校退休后返聘到吉利的,都是汽车制造专家。”
是的,开过照相馆、办过制冷元件厂、生产过电冰箱、建材和摩托车的老总李书福,决定要造汽车。
1997年,李书福买来几辆奔驰新车,供设计参考。又跑到一汽,把红旗的底盘、前后桥、冲压件、发动机、变速箱、仪表台都买来。1998年,第一辆吉利“豪情”轿车完成下线。
吉利造车从此浮出水面。
借入世获“准生证”
杨开华记得特别清楚,工作后好长一阵子,她一直只有单休,有时甚至没日没夜地干。“当时民企造车还是个未知数,前景怎样,谁心里都没底。”她那阵子见到李书福,“开会时,董事长讲话依然果断、直爽,跟随一个有魄力的人做事,”杨笑称,“我们都愿意赌一把。”
当时是民企造车的冬天。2001年前,汽车产业是目录准入制,国家不允许私营企业生产轿车,没有目录就不能生产销售汽车,生产了也不能上牌。
“不被允许,那我们就以汽车技术研发的名义,进行造车准备。”李书福告诉他的员工。
然而,吉利这个“准备”做得也很艰难。除了造汽车开始碰到的那些困难,例如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缺场地……最令人苦恼的,是产品没有进入国家生产目录,没有“准生证”。“国家不承认你的产品,车造得再好、质量再高,没有生产资格,也只是个‘黑孩子’。”李书福很希望能为他的“黑孩子”上个户口。
1999年,主管工业的国务院领导到台州调研,专程去吉利视察。李书福当面请命,“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
2001年9月,国家经贸委颁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依然没有“吉利”的名字。但是李书福造车已没有退路可言。从1998年到2001年,在浙江临海和宁波两地,光是买地建厂,李书福已经投入十几个亿。
2001年11月9日,已经调去吉利宁波生产基地市场部的杨开华,从同事口中得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吉利终于拿到了“准生证”!这一天,有关部门突然增发一批汽车许可公告,吉利“豪情”赫然在目,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似乎是有意巧合,第二天,中国在多哈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海外并购“蛇吞象”
因为入世,吉利拿到牌照的时间也被人们记住了。这个入世前夜,李书福永远记得。“没有入世,就没有吉利。因为入世,吉利汽车才有可能走遍全世界,才可以在全球市场自由发挥,自由竞争。”
200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是238万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就此触发。
“整个人就像陀螺,上紧了发条。”汽车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杨开华的黄金十年。她逐渐涉足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例如大型车展、大规模媒体采访接待。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加入WTO后,汽车进口关税会逐步下降,中国汽车产业会因为国外大量低价、先进的汽车涌入而导致崩溃。“我们压力很大,看到了更多的不足,”2002年,杨开华调入公关传播部,参与到吉利“变身”计划中。2007年,吉利转型,宣布与低价告别,李书福说的“要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成为一时名言。他将原来老三样全面停产。而人们的疑问随“全球鹰”品牌启用,高端品牌帝豪相继面市而释然。
2008年12月3日,美国福特公开挂牌出售沃尔沃汽车集团,标价60亿美元,李书福宣布,收购沃尔沃。
李书福是沃尔沃的铁杆粉丝,杨开华很早就知道。当吉利传出要收购沃尔沃的消息后,李书福是“狂人”、“疯子”等字眼登上了媒体头条。但杨开华和同事却感觉似乎李书福早在等这一天。
入世后,2003年TCL重组法国汤姆逊、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连续两起标志性的中国企业主导的跨国并购案受到空前的瞩目,这两起海外并购助长了中国企业的整体自信。当时的海外并购经常被冠以“蛇吞象”的标题,以烘托两者之间的差距。吉利-沃尔沃,这场围观者众多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戏,在李书福的演绎下却平淡很多。
2010年,吉利用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100%的股权,完成了中国汽车业最为壮观的海外收购案例。消息从瑞典传来,杨开华和同事们有惊喜,但并无太多兴奋,“这在外界看来是很突然的事,但我们一直在准备着,就好像当时为拿到‘准生证’做了很多准备一样。”
期待第三个拐点
从质量处到市场部再到公关部,现在的杨开华已经是一个专业经理人了。入世改变了吉利的发展轨迹,杨开华的人生轨迹也随之兜兜转转。“开始是抓质量出产品,后来是打市场,现在吉利更看重品牌。”杨开华的“轮岗”正好和吉利这些年追求的目标一致。
“未来十年,品牌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最大弱点。”李书福已经“大手笔”投向品牌建设,收购沃尔沃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吉利汽车要全球化、品质化,最终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企业。”
他深信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入世成就了吉利,拿到‘准生证’、收购沃尔沃是吉利的两个拐点,我们期待第三个拐点的来临。自主品牌要有核心技术,不能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金融危机爆发加速了国际汽车格局的重新洗牌,这种状态到现在为止还未改变。中国汽车产业要加快‘走出去’。”
吉利的发展轨迹成为中国入世10年的最佳注脚。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最大和最强是两码事,我们在核心技术和品牌方面还有差距。”李书福说,他有个心愿:“希望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世人更大的尊重,而这需要依靠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