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勇敢冲破“玻璃门”
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摘自省“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并指明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组织实施方向。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创新的美好前景,但愿景仅仅是好看的“玻璃门”,如何看得见,又走得进去,这仍是一个问题。省“两会”上,来自于民营企业的代表委员对此畅所欲言,他们说,改变目前民营企业的停滞现状,除了各级政府部门从每一个具体政策落实,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外,另一方面,企业自身更要自主创新,不断壮大实力,提升自己进入更大空间的能力。
浙江鞋为何麻烦这么多?——
省政协委员、奥利莱鞋业董事长林小冬在反思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而浙商这支中国非公经济领域的生力军,也早已声名远播。然而辉煌的背后,却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很多拳头产品虽然是这些民营企业生产的,但牌子却是人家的,到头来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别人拿走。如何走出这一怪圈,在浙江十一五规划中,浙江提出了打造品牌浙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鞋业,作为浙江制造的代表产业,一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浙江鞋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如何在国际市场中突围,记者专访了省政协委员,台州奥利莱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小冬。
“再这样低价竞争下去,大家只能一起被套牢!”记者面前的林小冬寥寥数语,就把台州制鞋企业可能要面临的困境点了出来。“这次我们的十一五规划里提出要打造品牌浙江,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能贯彻好的话,我相信浙江鞋在国外被扣、被烧的事情会少很多。”
据林小冬介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温岭新增鞋企1000多家,作为当地主导产业,温岭市共有制鞋企业近4000家,每年为当地贡献超百亿元的产值。但是温岭鞋业发展10多年来,品牌却是它们的软肋,几乎当地所有的制鞋企业走的都是低价低档之路。“即使是温岭比较有名一些制鞋企业,虽然市场销售情况不错,可也只是以价格来获得市场,不是以品牌制胜。一双鞋只卖几十元,所有的竞争手段就是‘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林小冬告诉记者。
“我们温岭鞋刚走出的时候,这样的价格正好迎合了中东市场的胃口,所以包括我们奥利莱鞋业在内的几家温岭制鞋企业,率先在中东设立驻外机构推广业务。其他企业看到后纷纷到迪拜开销售点,一下子就设立了60多家,于是温岭鞋在国外市场上一片红火。但是现在如果不打出自己的品牌,这种好景不会长久。现在在迪拜市场的温岭鞋企,只有一小部分拥有可观的利润。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产品都很棒,牌子很硬,这种现象就会避免。”
对于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民企不重视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林小冬忧心忡忡:“很多企业更愿把利润拿来做别的生意而不是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不过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讲,让他们自己成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也确实存在很多困难,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过去年国务院颁布的非公经济36条和今年年初浙江省发布的非公经济32条对于我们民企打造自己的品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林小冬告诉记者,“浙江的32条比国务院的36条给我们民企松绑的力度更大了,像牵扯到土地、融资这些对于民企发展非常重要的条件,我们浙江的非公经济32条更有利于民企的发展。我也相信在一个灵活的政策环境下我们民营企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能够打造出更强的品牌。”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逯海涛 陈进红 徐健 编辑:施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