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预算草案
二、关于2006年全省和省级财政
预算草案
2006年,预计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能够为我国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我国新一轮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存在,国民经济将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企业适应能力的增强,我省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2006年我省经济将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理财措施的见效,财政的调控能力有所增强。这些都将为财政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保障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任务繁重,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2006年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突出,主要是:
从收入来看,增收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收入增长将趋于平缓。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和可利用土地的减少,房地产业及相关行业税收高速增长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受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在短期内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利润减少,将影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增收。增值税转型等税制改革的逐步实施,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的提高,农村教育费附加的改革,将直接减少财政收入。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几乎没有新的政策性增收因素。从支出来看,支出刚性强,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凸显。近年来,伴随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支出的需求日益高涨,各方面对财政支出的期望值不断加大。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加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改革攻坚和自主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投入,财政支出压力将不断加大。同时,政府外债、国债转贷资金和清理信托投资、租赁公司、城市信用社、农合基金等中央专项借款都到了还本付息的高峰期,政府性债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财政风险日益显现。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严峻的财税形势,认真审视当前的财政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增强前列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切实转变经济和财税工作的理念、重点和方式。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三个三”的工作措施,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增收节支的各项工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为我省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运行作出新贡献。
根据对2006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按照中央和省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我省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总体部署,继续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理财原则,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强化财政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2006年全省及省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列如下:
拟安排2006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195.00亿元,增长12.0%。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预计2006年当年全省地方财政可用资金为1385.80亿元。拟安排2006年全省财政支出预算1385.80亿元,增长9.5%。2006年全省财政收支平衡。
拟安排2006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25.30亿元,增长11.0%。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预计2006年省级财政可用财力为175.28亿元。拟安排2006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175.28亿元,增长9.5%。2006年省级财政收支平衡。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