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0月8日讯(见习记者 廖小清)让人不设防的年初雪灾、突如其来“5·12”汶川大地震,以及刚刚发生的四川攀枝花6.1级地震和新疆乌恰县发生6.8级地震……一个个自然灾害,无不给人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今天是第19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国际减灾日主要是为了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工作计划,推动各国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上午,记者在杭城大街小巷,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发现九成不知道今天是国际减灾日,知道的也只是听说过,对这个节日的内涵和意义知之甚少。不知道国际性节日可以理解,不容理解的是,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的日常防灾减灾知识比较缺乏,着实让人有些堪忧。
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凤起立起桥下的贴沙河边,不少人在晨练。记者随机采访了12个人,仅1个人知道有国际减灾日,而且这个人还是位退伍军人。
随后,记者来到南肖埠小区,小区的绿化带坐着8个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今天是国际减灾日,而且居民懂得的日常防灾减灾知识也不多。
58岁的市民陶杏花对年初的那场大雪,现在回想起来心有余悸。“当时,每幢楼顶瓦片都积满了厚厚的雪,大家都担心滑下来砸破家门口的雨棚,可谁也想不出好方法来处理。”陶杏花说,等到天气开始转好时,大块大块的冰块都滑下来,重重地砸在雨棚上,她所在这一幢楼的8个雨棚,砸破了7个,就一户人家冒着生命危险,自己爬上楼顶,把雪全部敲碎,才得以幸免。“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平时学得防灾减灾知识就好了!”
当记者问到,如果杭州发生地震会怎么应对时,大部分人都回答:“杭州不会发生地震。”少数人则说:“等发生了再想办法,懒得想那么多。”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防灾减灾的知识,不懂得如何面对和处理自然灾害。”浙江省救灾救济协会副秘书长黄元龙说,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被救出的幸存者,大多都懂得一些灾害处理方法,这也是他们能够勇敢活下来的“法宝”。
黄元龙说,根据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目前,省救灾救济协会正在协同省卫生厅向全省下发通知,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让大家都来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点击这里了解自然灾害避灾自救知识
点击这里了解减灾救灾政策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