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绿色发展”
——率先实施排污权交易,优先发展服务业
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让嘉兴再次成了省内外关注的焦点。嘉兴市通过建起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对新、改、扩建项目全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将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在化”。
“这是以环境的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嘉兴环保部门负责人说。
去年底,嘉兴腾达针织印染厂申请注销工商营业执照,位于秀洲区的这家投产16年的企业正式退出印染舞台。同为印染企业的嘉兴富胜达染整有限公司则悄悄转型,投资3500万元引进国外先进印花设备,并通过购买“腾达”的排污指标,开始从事高档织物的后整理加工。
这是秀洲区对印染行业“大洗牌”的一个缩影。秀洲区以排污权制度倒逼企业转型、又以排污权指标交易转让鼓励企业“腾笼换鸟”。去年底以来,已有近60家印染企业实现了并购、重组、转产。
排污权制度助推嘉兴产业结构优化转型。该市的一项统计表明,与2008年比,嘉兴市去年单个工业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同比上升了35.7%,电镀、化工等重污染项目则减少了17.7%。
不少企业从排污权制度倒逼转型中尝到甜头。为了缓解减排压力,中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斥资购置了中水回用设备和车间膜处理系统,不仅减少了企业废水排量,还源源不断地产生效益:60%的用水可以实现中水回用,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50多万元;中水回用以后,排污量减少,一年的排污费又可少缴50多万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则是嘉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又一“引擎”。近年来,嘉兴服务业年均增长14.3%,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去年,嘉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源于“优先”两字。加强服务业用地保障;一般性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低到3万元……嘉兴市去年出台的40项具体政策,助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速”。
不仅如此。嘉兴的许多县(市)还相继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局,做大服务业这块“蛋糕”。
通过一次次服务业推介活动,嘉兴签下了总投资达140多亿元的项目。为“抢乘”沪杭高铁的快车,嘉兴市还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的国际商务区,欲把它打造成与“沪杭同城”的第一站。今后,商务区将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经济和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
值得一提的是,动漫设计、文化创意等“文化味”十足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方兴未艾。原本做普通毛绒玩具的海盐海利集团,通过文化创意手段和现代网络技术,自主研发了益智游戏“网娃总动员”,产品横跨书籍、动漫、网络游戏等领域,推出的衍生品多达1000多种。
拥抱“国家队”
——积极招商选资,大力引进央企
放眼嘉兴,国内许多大名鼎鼎的央企、国企纷纷前来落户,形成了阵容强大的企业“国家队”——
成功开发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的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首次走出北京,在秀洲投下63亿元,建设“中关村长三角创新园”;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挟在光电产品研发和产业上的优势,到嘉兴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光电产业园,重点发展新光源、新能源、光电材料及器件等优势产业;
上海交大科技园首次走出校园,斥资10亿元,在嘉兴打造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
央企中唯一做节能环保投资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也来了,投资兴建中节能嘉兴节能环保产业园……
所有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带来的首先不是具体的项目,而是一个战略性平台。公司根据平台建设需要,自主进行二次招商。
与我省民营企业相比,央企不仅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还具有很强的资源吸纳能力。上海交大科技园(嘉兴)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园区正式启动以来,已先后引进60多家科技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其中不乏“明日之星”。如嘉兴佑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余热吸附制冷机,一旦开发成功,完全可以催生带动一个新产业。这些科技企业的进驻,也为秀洲区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对此,嘉兴招商部门的人员感慨:“如果靠我们自己去招商,这么短的时间内,肯定没有这么大的集聚效应。”
据了解,去年嘉兴市继到北京举办对接央企活动、签下总投资111亿元的项目后,又在浙江(北京)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洽谈会上拿下207亿元的大单,占全省协议总投资额的1/3。截至去年底,嘉兴已引进央企项目26个,总投资88.9亿元。
央企落地后,成为嘉兴转型升级的强大力量。嘉兴大晨光电LED芯片项目是落户中国兵器嘉兴光电产业园的首个新光源项目。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该公司将实施世博永久性建筑主题馆LED全彩显示屏等3个半导体照明示范项目。自去年初投产以来,大晨公司生产的芯片远销欧美等地,成为诺基亚、三星等国际知名厂商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