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31日讯张天任站在新开工的厂房前,感慨万千。
这片位于长兴县城南工业园区的新厂房,总投资1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旧电池回收中心,预计年产值达65亿元,利税超过13亿元。
“放在五年前,这一切简直难以想像!”
张天任是中国蓄电池行业龙头浙江天能集团董事长,2009年,该集团产值超过70亿元,继续保持着近五年来年均增长50%以上的态势。
同时见证长兴蓄电池行业发展壮大的,还有一批企业,如,长兴铁鹰电气有限公司,2004年产值只有2000万元,去年一举超过4亿元;浙江超威集团,2004年产值不到6亿元,去年达到58亿元。
长兴蓄电池,已占据中国蓄电池行业的半壁江山。
“这五年,长兴蓄电池行业走出了一条摆脱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道路。”长兴县委书记刘国富说。
五年前,在中国电动自行车飞速发展的带动下,长兴蓄电池行业也热闹非凡——2004年,长兴县蓄电池产量比前一年增长近3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2005年8月,发生了震惊全省的“天能事件”。长兴县因此被列入全省的“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
“当时有人建议,干脆全部关掉,一了百了。但县委、县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后认为,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关键是要让它规范发展、不断提升。”刘国富说。
长兴县制定了严格的淘汰机制,关闭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同时出台政策,对环保治理通过验收的企业,给予设备投资额4%的奖励;在规定时间内自愿申请停产的企业,给予1万至5万元的补助;对改造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档次的,给予一定鼓励。
超威公司一下子投入2000多万元购买环保设备。超威公司副董事长周龙瑞坦言:“现在回过头去看看,这是件好事情,它逼着我们想方设法地去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环保措施!”
面临“要环保还是要关门”的天能公司,投入了3000多万元购买环保设备,第二年再投入5000多万元。
短短一年,长兴县的蓄电池企业就从175家锐减至50家。
壮士断腕,并没有整垮长兴蓄电池行业,反而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低、小、散、乱”格局,大大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竞争力。连续几年,长兴蓄电池销售额年均增幅达67%,利税增长54.4%。戴了近两年的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帽子也一举摘掉,还换来了新的“桂冠”——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
“倒逼”,从治污开始,很快向产品升级换代延伸。一大批蓄电池企业拥有了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产品和技术,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超威公司与清华大学、沈阳蓄电池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环保型蓄电池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废水、废酸、废铅实现了“零排放”、循环使用。
天能公司先后开发生产了硅胶电池、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等六大系列、上千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能源新产品。
长兴蓄电池行业由此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从过去的摩托车用小电池,发展到中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电池生产基地;从过去的矿灯用蓄电池,发展到最先进的电动汽车电池和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原辅材料加工、极板生产、零配件制造,乃至废旧蓄电池回收、物流服务业等整条产业链被带动起来。
“仅我们厂一年生产的纸板箱就达1亿元,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全县光为蓄电池企业配套生产的纸箱和塑壳就各达七八亿元。”浙江新大力集团的董事长孙满法说。
五年来,长兴蓄电池企业数量锐减,产值却从9亿元猛增到100多亿元。目前,长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环保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多家企业相继与欧美厂商签署了新能源电池的战略合作与销售协议。长兴的蓄电池产业已成功跻身中国产业集群50强,并成为全省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之一。一个全国性的动力能源之都已经形成。
“未来2到3年,长兴将通过技术创新,力争实现蓄电池及新能源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把蓄电池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具有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意义的产业集群。”长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庆忠这样说。
长兴蓄电池产业,“浴火”之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