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任县着眼于改变部分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状态慵懒的状况,探索建立“治懒治庸”机制,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初衷
近年来,随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党员干部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方式显著改善,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毋庸讳言,仍有一些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知识、能力与岗位不适应,干工作打不开局面,带班子聚不成合力,导致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长年没变化、没发展。这种庸懒的状况得不到改变,必然会贻误科学发展。为此,任县探索建立“治懒治庸”机制,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推动了科学发展。
做法
建立“问责”机制,让无为的腾位子。制定出台《任县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明确提出“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并对问责的内容、原则、对象、方式、程序和处理作出具体规定。其中,“有错行为”包括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严重违法违纪、难以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的12种情形;“无为行为”包括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果不好三个层面,分3条18项进行界定,并实现问责无盲区、无特区、无禁区。近年来,共问责处理干部32人,5人因“无为”被免职,有效疏通了干部“下”的渠道,提高了行政效能。
建立“换人”机制,让混日子的让位子。针对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忠诚履职、作风慵懒情况,制定《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换状态就换人”的实施意见》,列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狭隘小气、排斥开放,消极怠工、应付了事,贪图享受、玩物丧志,回避矛盾、不敢担当,利益驱动、行为失范,“官”念过重、心无民众,无视政令、缺乏“三力”(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等8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在状态”的情形和26种具体表现。对“不在状态”的干部,采取群众评议、公开举报、组织查访、目标考核等方法,视程度分别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书面检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换状态”等处分;对“不换状态”者,视情况给予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调整领导班子和交流换岗、降职、降级、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等处理,违法犯纪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并通过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已有17名“不在状态”的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对广大干部产生了教育和约束作用。
完善考评机制,让干事的有位子。制定《关于乡镇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将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分为“特色工作”和“共性工作”两大项。其中,“特色工作”是指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出的具有各乡镇特色的年度目标任务;“共性工作”是指各乡镇本年度都要完成的日常性工作。每年年终对考核指标逐项量化,对考核对象计分考核、综合考评、奖优罚劣。对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优先推荐位副处级后备干部;对连续两年考核为较差的乡镇,对其党政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视情况予以调整。近年来,通过实行该制度,先后对2名乡镇党政一把手进行了诫勉谈话,推荐1名乡党委书记为副处级后备干部,提拔使用65名优秀乡镇干部。同时,建立“一事一考”、“专事专考”的考评制度,对涉及全县重大民生、经济发展,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广的工作,可随时进行专项考核,确保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实干者吃亏。
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得到新提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普遍得到解放和统一,“换状态”的危机感、责任感明显增强,科学谋事干事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二是用人导向有了新标杆。通过建立“治懒治庸”机制,旗帜鲜明地向全县各级干部表明一种坚定的态度:在选人用人上,看状态识干部、凭实绩论英雄,状态好者上,状态差者下。这既对广大干部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和约束作用,更振奋了干部的精神,激励广大干部始终保持优良状态。
三是干部作风实现新转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带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切实解决在思想状态、精神状态、工作状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优良状态争创优异业绩。目前,全县广大干部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竭尽忠诚谋发展、满怀激情干事业的氛围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