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洋经济是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今年7月,浙江入选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各地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规划,推进海洋经济相关产业。从今天起,本报刊登记者跟随有关专家赴各地调研发回的报道。
浙江日报11月3日讯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发展海洋经济”被写入全会公报。
面向大海,浙江开始了新的远航。
今年7月,浙江和山东、广东一起入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这为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契机。
浙江具备的那些独特的资源禀赋早已令人耳熟能详,掀起的一波波海洋经济发展热浪也已经硕果累累。但是,面对新的目标,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识海
——对于并不陌生的大海,浙江人试图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
面向浩瀚太平洋,浙江人已经按捺不住,只为了那个“深蓝色的梦想”。
据测算,2009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海洋对于浙江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也因此,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目标被提升到“海洋经济强省”。
对伴海而生的浙江人而言,海洋再熟悉不过了。但这片相当于两个半以上浙江陆地面积的蓝色国土,却需要用新的发展眼光重新审视。
2009年冬天,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一批国内顶级专家被请到了浙江。不久,由中国工程院数十位专家组成的团队再抵浙江。这个调研组进行的“浙江省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专题调研,涉及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港口物流、新能源、资源环境等12个子课题。
调查、比较、分析,在专家们的心目中,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充满惊喜。丰富的港航资源、建设清洁能源基础的场地资源,以及不可忽视的海岛资源,更被视为三大特色优势。
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多次参与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在他看来,浙江的港航资源丰富,尤其是水水中转优势得天独厚。
于是,一个集聚整合多项资源的“三位一体”规划应运而生。即建立一套较完善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的集疏运网络以及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物流服务体系。新的规划思路,将大大提高浙江的港航服务能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将因此被激活、交融,并产生新的能量。
在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新规划中,还有许多新的目标:国际性综合物流枢纽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世界级城市群、新型城市化先行区,还有全国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试验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
试水
——当我们向大海的深处进军,必须扬起开拓创新的风帆
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十岛、多点,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中,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7市47个县(市、区)被纳入庞大的海洋经济版图。
要让这幅蓝图变成现实,离不开创新。杭州、宁波进行海洋科技创新改革试点,宁波、舟山进行港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台州、绍兴进行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试点,海盐进行清洁能源发展改革试点,温州进行民营经济创新改革试点……本报记者在沿海各地走访时,听到了看到了不少改革创新之举。
象山县委书记李关定形象概括了“吃海之变”,象山就是要让黄金海岸产生黄金效益,打造一个长三角难得的休闲度假天堂。
梅山大桥的开通,让宁波梅山保税区破茧而出。管委会新闻发言人徐强介绍,未来将大力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等业务,争取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保税港、海上城、生态岛和长三角的资源配置中心。
作为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实验区,千岛之城舟山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到华尔街去邀约人才,引入战略合作者。5年后的舟山,不会单单是一种“渔舟唱晚”式的和谐景象,这里将建设成为中国大宗商品国际枢纽港,同时还会是海岛科技花园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先行区和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为了更好“用海”,激发海岛潜能,不久前,舟山、宁波、温州和台州等地负责海洋经济的相关负责人组成3个考察组,分别探访日本、新加坡,地中海沿岸的马耳他、意大利和希腊3国,以及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和泰国。
参与其中一路考察的省发展规划院研究员周世锋感触很深。尤其是在新加坡的裕廊化工岛上,他依稀看到了浙江海岛开发的光明前景。
他举例说,新加坡的裕廊化工岛是经过10年填海而成的,总面积32平方公里,已开发的面积不过约14平方公里,但这个岛的产值却已经占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并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令人不可想象的是,来到这个岛上,环境幽雅、绿地葱郁、天蓝水清、鸟语花香,几乎感觉不到“化工”的影子。
考察结束回来后,舟山市马上向新加坡的裕廊集团伸出了“橄榄枝”,邀请裕廊集团参与舟山海岛的开发。
从蔚蓝迈向深蓝,既有看得见的港口桥梁,也有看不见的改革工程。去年9月份,一个资金规模达两亿元、由政府主导的海洋基金——浙江海洋经济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落户舟山。在温州,一个规模达30亿元、旨在吸引民间资金参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政府引导基金正在谋划中。
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年后,这些项目将使浙江海洋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果;五年后,海洋经济将成为浙江新引擎。
追风
——蓝色产业的发展旋风已经来临,浙商闻风而动抢占机遇
赶海去,浙江已雄心勃勃,目标直指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世界级深水港群。
这是一个新机遇,敏锐的浙商,早已闻风而动、提前布局。
海上风电,是发展清洁能源的大商机。相比陆地风电,海上风电项目技术门槛要高得多,毛利率自然也高出许多。浙江民企华仪电气已经捷足先登。
近段时间,华仪电气董秘姜福君正在北京为14亿元的增发项目忙碌,“这14亿元募集资金项目中,有超过4.6亿元投向3MW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姜福君告诉记者,公司去年就已经从国外引入3MW风机技术,预计到2011年2月份可以正式生产。而3MW风机主要用于近海及海上风电场。
在舟山,造船业以及配套企业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全市规模造船企业达130多家,产值已经占到浙江45%以上。
已有50年历史的浙江扬帆船舶集团,如今尝试着跨越一个新台阶——上市。同时,扬帆集团也不断增加研发费用提升产品档次、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台州,一批新兴产业在沿海产业带蓬勃兴起。比如,国家环保部批准建设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可降解高分子新材料——聚乳酸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喻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产品”。
随着浙商对海洋经济的认识一步步深入,一个“新蓝海”正在呈现。
根据《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预计,2015年,浙江省仅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港航金融和信息服务业等四大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就要达到2100亿元左右。
面对这波海洋新浪潮,面对冉冉升起的海洋新兴产业,浙商永远不会甘当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