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湖州11月16日讯 最近,一家比利时公司打算在湖州投资2000多万美元建“石化废桶翻新”项目,湖州市吴兴区在派人赴比利时实地考察后发现,该项目在比利时位于重化产业区,周边人口稀少且无河流经过,而吴兴区河网密布、人口密集,环境风险较大,于是婉言谢绝。
统计显示,近两年,湖州市出于环保考虑而否决的重大项目就有12个。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表示,“生态是湖州的最大优势,不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就等于自断生路。”
生态优先,需要决心,更需要约束机制。在湖州,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到政府考核,生态“指挥棒”无处不在,“生态弦”时时紧绷。这几天,湖州市环保局局长周建明又忙乎起来。根据湖州市一项已经坚持了6年的考核机制,今年各级的生态考核即将进入“交卷时间”。明年初,一张排出座次的2010年生态成绩报告单将正式公布。“这个考试正变得跟GDP考核一样重要,谁都不愿意成为后进生。”周建明说。
比生态,谁都不愿落后。这种新的发展心态,在项目引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湖州在全省最早建立了“6+X”项目联审制度,由市发改委、经委、环保、建设规划、国土、行政审批六部门与特定部门共同把关招商引资。
下真决心,见大成效。近4年,湖州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9%,化学需氧量削减12.7%,二氧化硫削减量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长兴蓄电池、南浔有机玻璃行业完成环境污染整治后“摘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达9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7%。太湖沿岸5公里范围内不达标污染企业被关停。湖州市6个入太湖口水质达到二类、三类,成为太湖沿岸水质最好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市累计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1个、省级生态乡镇42个,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占全市乡镇比例居全省第一。
生态优先,发展转型。去年,湖州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一,并被评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市。今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六大重点特色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04.8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利税55.9亿元,同比增长21.1%。大量资本涌向六大特色产业领域,产业规模迅速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