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幸福决定着社会的安康。那么,作为最基层社会组织的社区,就是居民幸福的基石和保障。
走进西湖区,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红花。屋舍俨然的一幅和谐景象,但你更容易被这里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与满足感所吸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秉承习近平副主席提出的要求,西湖区的社区工作者都将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全体西湖人的汗水,还有人们日趋满意的笑脸。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推动社区建设再上台阶,西湖人一直在努力。
创新“三全十服务”机制实现便民为民立体跨越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最美是西湖
“在家门口就能办手续,证件忘了带回家拿也方便,真是太好了!”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办理了准生证,又详细询问了办理“低保证”的相关事宜,还帮助父亲领取了老年人高龄补贴,只需要十来分钟,家住西湖区双浦镇东江嘴新村的村民李某就办好了三件事。而在此之前,仅是跑一趟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来回就需要40分钟。
让李某这样满意的,是西湖区在农村社区推行“流动公共服务工作站”和公共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流动公共服务工作站”根据村民预约情况,提前两天发布告示,轮流在各个片区实行现场办公,对一些现场不能直接办理的事项,由相关工作人员受理,并当场明确完成时限。这种将服务送进家门口的积极举措,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事实上,“流动公共服务工作站”只是西湖区创新社会管理、深化“三全十服务”工作制的最新成果。2009年开始,西湖区围绕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要求,创新推行社区“三全十服务”工作机制,即“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和规范窗口服务、完善预约服务、延伸常规服务、强化应急服务、创新特殊服务、打造品牌服务、提倡自主服务、鼓励互助服务、深化组团服务、开展定期服务等十项服务内容,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和肯定。
根据这一服务细则,目前西湖区各社区实行工作日“朝八晚九”工作制,其中18时至21时安排不少于2名工作人员上岗,双休日和节假日值班人员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相应延长社区服务设施的开放时间,延时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同时开通24小时民情热线电话和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为居民提供全时段服务。
西湖区还创新推出就业夜市等63个特色服务项目,组建由律师、医生等专业人员开设的“社区特色工作室”,满足居民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共建立服务团队730个,选派服务人员7047名,较好满足居民群众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为将完善的服务覆盖至所有人群,西湖区还在推出居家养老、临时看护、互帮结对、文体教育、便民利民等为主要内容的五类服务项目基础上,在全国率先进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实行为小孩服务的“四点半课堂”、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新杭州人俱乐部”等26项社区特殊服务,力求社区服务“零遗漏”。
据统计,一年多来,该区已受理群众求助电话12993个,帮助居民解决困难7000多件,社工利用工作以外时间走访居民50多万户,记民情日记20余万条,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567个,提供就业信息5000多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00多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维权157次。
要为居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一支过硬的工作队伍,围绕社区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特色化、标准化、多元化要求,落实准入、培训、创优、考评、激励等五项机制,在西湖区的大街小巷,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素质精良,业务水平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为了寻找到最优秀人才,西湖区按照“精简高效”原则,按需设岗,统一招录工作人员。西湖区现有126个社区,专职社区工作者1400余名,其中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社区工作者达1000余名,占总数的70%。目前,该区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7.7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19人,占91.89%;党员804人,占54.1%。
玉不琢不成器。招聘到了优秀的人才,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锻炼,才能完成高水平的工作。西湖区规定,新录用的社工在2年内、40周岁以下社工在5年内均须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目前已有278人取得职业资格,居全省前列。另外,西湖区还定期开展“社区大讲堂”等培训活动,讲授业务知识、工作技巧,现场答疑解惑,组织经验交流,形成互学、互帮、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各社区还梳理出几十类居民常办事项的政策和办理要点,每周选定一名“首席接待员”开设接待专窗,有效提高每一位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截至目前,该区通过多途径累计培训社工24000余人次。
同时,该区还以创先争优为载体,开展强自身、强本领、强作风、强基础、强合力等“五强促和谐”主题实践和“我在岗位上干了什么,离开岗位后留下什么”大讨论活动,鼓励社工发挥技能优势,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鼓励社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同时,深入开展“特色工作室”创建活动,全区共设有各类社区特色工作室60余个,服务范围涵盖计生、卫生、文娱、幼教等领域,深受居民欢迎。
西湖区还成立“社工考评委”,围绕实绩实行“立体考核”,将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法纪”等五方面,实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组织谈话、组织评定、情况反馈”等“五步考评法”,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的重要依据。针对个别社工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满意度不高等情况,试行淘汰退出机制,视情节实行“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训诫谈话、解聘”等责任追究。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等多指标结合方式,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目前,该区社工年均收入远远高于省市职工平均水平。组织开展“十佳社区工作者”、“优秀社区工作者”、“功勋社工”和“美丽社工”评选等活动,激发社工干事创业的激情。推荐优秀社工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培养选拔优秀社工直接走上区管领导岗位。
落实“五化五机制”
打造过硬“小巷总理”队伍
打响为民服务系列品牌力推社会经济发展
“谢谢街道的五星级服务,谢谢社区无微不至的关心!”就在前些天,北山街道金祝社区住户徐老太太的儿子来到社区,感谢街道为母亲所提供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原来,一人独居的徐老太是街道服务的最高等级——“五星级服务”的受益者。根据服务的等级,街道安排人员与老人结对子,定期上门、每日联系。在一次日常的联系中,负责与老人结对的工作人员发现老人得了急病,正是因为大家的及时救治,才使老人转危为安。
根据居民服务需求的内容、特点和家庭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将社区服务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五个等级,并按照不同时间间隔、不同服务标准,分门别类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就是北山街道创新提出并在全区推广的“五星级服务”的主要内容。一年来已进行星级服务志愿结对200余对,开展各类星级服务6万余人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400余个,彰显了网络化、菜单式、深层次的社区服务品牌。
“五星级服务”并不只是西湖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所打出的唯一品牌。在西湖区,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牌服务项目。
为全区1.2万名80-90周岁的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50元的高龄补贴,为3000名80周岁以上的孤寡、失能、高龄和生活困难老人免费配备老人专用手机,组建村社关爱老年人小分队,及时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帮助……为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让老年人过上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今年,西湖区投入2600余万元,通过完善组织网络、优化服务内涵、培育服务队伍、完善硬件设施、整合服务资源等手段,为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集居家照护、医疗保障、文体娱乐、维权帮扶敬老等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按照西湖区的计划,这2600万元被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用于居家照顾,提供医疗和生活保障服务,加快硬件设施建设步伐和落实维权帮扶敬老等方面。
今年年初,全国首个“两新”组织家庭教育实验基地——“西湖区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在黄龙国际商务中心商圈正式启动,这个家庭教育基地针对的是黄龙商圈中的白领女性和家庭,通过每个月邀请省市家庭教育专家、高等院校的心理学等各相关科系教授前来授课,力图将“科学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渗透充实到企业文化之中,为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性的助推作用。
翠苑一区社区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制定24项民生实事工程“任务书”,先后投入1027万元,完成了党群之家、社区老年食堂、星光老年之家、仁爱家园、“社区三维情景可视系统”等工程建设,使居民幸福安居指数不断提高。该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和谐示范社区”等15项荣誉。
以平安村社、平安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西湖区还推出“十大维稳机制”,大力加强基层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大力加强严打整治斗争,大力开展校园安保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日前,西湖区司法局与淘宝网联合成立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调委会,则将“人民调解”这一法宝引入了最当红的电子商务中,通过专职调解员的工作,运用更合理的手段解决网购纠纷,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牌子挂进了目前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是人民调解工作的首次触“网”,也是该区在构建大调解格局的有益探索。
还有党建“领头雁”工程、“十员服务进楼道”服务、“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4321贴心帮扶工程”、“民情三谈”、“道德法庭”等机制,通过凝聚合力,吸引热心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安、纠纷调解、绿化保洁、扶老助残等互助服务,已经累计服务180余万人次,与此同时,这些品牌项目也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居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