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赵利民:扩大农民赚钱的门路
特邀群众:嵊州市长乐镇群力村村民 吕孟永
特邀嘉宾:省人大代表、温州市农业局农业站副站长林华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利民
背景简介:如何开辟新的赚钱门路,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三农”调研时曾经采访过的嵊州市长乐镇群力村村民吕孟永特地打来电话询问。我们为此约请了有关代表和委员作一解答。
吕孟永:农民增收难,到底难在何处?
赵利民:首先,农业比较效益依然低下,而且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近年来,农资价格连续上涨,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加上农民千家万户小生产,难以取得规模效益。我省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制约,给农民增收带来困难。
其次,农民增收渠道不够宽。目前,我省农民总体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转产就业能力不强,导致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就业渠道不宽,增收途径比较有限。
再次,农民增收的保障体系有待完善。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由于农业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带动农民增收的力度比较有限。由于优良品种、实用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滞后,产业链不长,制约着农民收入增加。
林华:我觉得目前我省一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像温州等沿海地区台风频发,许多灌溉和排涝的水利系统已经老化,台风一来,农田就很容易受灾,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那部分农民,要增收就很困难。另外,由于农业保险机制尤其是对种养大户的保险不够健全,许多农民在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时候,往往会增收无门。
吕孟永:促进我省农民增收的途径又有哪些呢?
林华:我觉得,按照我省目前的现状,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应该由“产后来指挥产前”,尽量避免农产品卖难问题。另外,除了完善农业生产的硬件配套和软件配套外,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扩大农民的赚钱门路,关键还在于让农民“洗脚上岸”。现在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农民很难适应企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产业布局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培训。
赵利民:近年来,我省农民依靠体制机制优势,人均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各省、区首位。我认为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把农业内部的文章做透,就是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品质,推进产业化经营,挖掘增收潜力;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帮助农民转产转业,努力扩大就业,开辟二三产业的增收门路;三是把支农政策的文章做深,就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扩大优惠扶持政策的增收效应。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应建勇 嵇哲 编辑: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