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4日讯(通讯员 俞晶 陈徐园 记者 周娜) 7个人,21平方公里,2年时间;监管进口货物2587万吨,为国家征收税收14亿元;这样两组反差巨大、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字的,正是杭州海关下属舟山海关驻嵊泗办事处创造的。2年来,他们为国坚守21平方公里的海岛,在风浪和孤独中迎送着一艘艘巨轮,无言地挥洒青春。
铁矿砂,在呼唤海关
从著名的东海大桥驱车前往洋山港,再乘坐大约一个小时的快艇,就到了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嵊泗。嵊泗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全县404个大小岛屿构成的陆地面积仅有86平方公里,位居舟山群岛北部。上海宝钢集团出资建设的大型矿石中转深水港——马迹山铁矿砂中转码头就在这儿。港区内拥有25万吨级兼30万吨级卸船码头和3.5万吨机装船码头各一座,2005年矿砂吞吐量达到2500万吨,预计到2007年下半年马迹山港二期工程投入生产后,年吞吐量可达5000万吨。
急速增长的进口业务,迫切需要海关的监管与服务。杭州海关果断决定:派员进驻小岛。于是,2005年6月,周山海关驻嵊泗办事处应运而生,成为杭州海关机构序列里的一名新兵。整个办事处仅有7名关员,以外地关员居多。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管马迹山码头进口的千万吨铁矿砂。
连聊天,说得都是铁矿砂
机构是新的,人员是新的,然而,源源不断的进口铁矿砂容不得海关人在机构新设的喜悦里回味太多时间。马迹山港一年作业天数达300天,每天24小时作业。办事处成立之初,只要外轮到港卸货,不管是阳光炙热的双休日,还是北风劲吹的大半夜,关员们二话不说赶赴十几公里外的港区。负责货物查验、堆场巡查的凌珑、梁成等关员为此“时刻准备着”,夜里睡觉都不踏实:“滞港费一天要4万美元,我们少睡一点,港口就少点损失。”后来,办事处针对铁矿砂进口过程中外轮停靠港口不定时、卸货时间不定时的特点,推出了“预约通关”和“提前通关”服务,将通关监管过程融入到港区的生产流程中,此举一出受到船长们欢迎,“半夜查船的事儿少了,但铁矿砂通关照样顺畅。”目前,马迹山港母船靠港后到开始作业的平均时间已经压缩到了1个半小时,港区中转作业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铁矿砂是马迹山港的主要进口货物,海关所有工作都围绕着“铁矿砂”展开。有关员笑着说,“大家平时聊天,说得都是铁矿砂。”
铁矿砂属于大宗原料货物,审价专业性强,而审定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的增减。为了把好审价关,办事处一方面坚持开展岗位练兵,熟练岗位技能;另一方面,研究分析铁矿砂产地、品质、价格、运费等特点,深入企业调研。除此之外,办事处还主动和港区管理、调度、货主、货物代理等保持多层级的联系,了解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的目标和任务,征求他们对海关管理的需求,并建立起一线管理人员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办事处主任俞永谷说,“即便只是监管铁矿砂一项商品,更要把它做深做细。”
二年间,没有因为通关发生滞港
高效的查验、准确的估价、热情的服务,使得来往马迹山港区的船舶日益增多。今年以来,靠港船舶数量屡创新高,超过了设计能力50%。去年9月,世界上最大的挪威籍散货船“博格斯坦”号满载35.6万吨巴西铁矿靠泊马迹山码头,成功装卸,这是该轮首次满载靠泊亚洲港口。
港口不仅“胃口”变大了,“消化功能”也变强了。尽管只有7个人,但凭借科学管理、合理调配,今年来海关单船平均监管作业时间由原来的44小时缩减到38小时。
“现在的年吞吐量远远超过了当初设计的2000万吨,港口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海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港口负责人感慨地说。开关至今,马迹山港口从未因海关作业不及时而发生滞港现象。宝钢集团相关负责人称,现在有了嵊泗,公司进口铁矿砂就不用去山东日照“绕圈”回上海了,仅此一项,一年就为公司节约了物流调度成本10个亿。在为企业省下真金白银的同时,海关业务蓬勃发展。开关仅半年,嵊泗办事处就为国家征收两税2.7亿元;2006年征收两税逾7.3亿元;今年上半年,征收税收突破4亿元。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仅有7名关员的海关基层派驻机构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海岛文化长廊,打造守岛精神
受铁矿砂粉影响,马迹山港区的房屋、路面、山坡、树木等都覆盖上了一层铁锈色。乘车从办事处到马迹山港区走个来回,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关员们每次去港区查验货物,归来时车上都覆着一层薄薄的矿砂粉尘。
“混合着盐味、铁矿砂气味的海风,是马迹山特有的味道,闻久了反倒是亲切。”关员们打趣地说。
比起艰苦繁忙的工作,更让大家难以忍受的还是枯燥、寂寞的生活。虽说小岛风景秀丽,但毕竟远离大陆,常年受“风、雾、浪”的影响,对外交通时断时续。“这儿是个风口。一到冬天,7-8级风是家常便饭,10级风一刮,小岛就成了孤岛,被困在岛上一两星期都不稀奇。”一年中多数日子都在小岛上度过的业务科副科长凌珑对此深有体会:“闲暇时间最难打发,小岛上连个网吧都没有。”
为了丰富关员们的文化生活,俞永谷主任张罗着建起了健身房、图书房、影音室、网吧等活动场所,被关员亲切地称为“海岛文化长廊”。此外,关员们还与当地驻军结成“共建对子”,与部队官兵一起军训,一起打球;到嵊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花鸟灯塔参观学习,了解灯塔守塔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守塔事迹;双休日,依然保持着渔民豪爽劲的俞主任带着大家下小岛体验渔家生活,了解岛上的乡土民情和渔家文化……
水、蔬菜,我们自给自足
由于办事处建在靠近码头的郊区,用的是农业灌溉用水,没有水压。“我们在楼顶建了个水箱,买来水泵抽水上去。”从部队转业到海关的老牛告诉我们。
用水靠自己,吃菜同样靠自己。小岛上的肉类、蔬菜依靠渡船运入,价格高不说,吃起来总带着股机油味儿。但就是这些带着机油味儿的菜,也不是想吃就能吃上的。
“最怕刮风停航,菜、肉都供应不上,小白菜两三天工夫就能从3块钱涨到10多块。关员可都在岛上,没得吃可不是小事。”俞主任在办事处的院子里转悠几圈后,琢磨出个点子:没得卖咱就自己种!于是,关员人人动手,在办事处小院的一角辟出一块菜地,从村民手里买来种子,种起了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
笔者到嵊泗岛的时候正是台风要来的季节,岛上的蔬菜是水涨船高,但在办事处的小菜园里,我们看到红红的是辣椒,紫亮亮的是茄子,还有一串串红了一半的番茄,煞是好看。“这一段时间我们收获的番茄吃都吃不完,还支援我们的结对驻军呢”,每天都要到菜园转一下的老牛说起小菜园时一脸的自豪。
有位关员写下了这样的心情日记:“跟守塔人相比,办事处的工作条件已十分优越。我们或许不会一直在岛上工作,但我们要给后来人留下些什么。那应当是嵊泗办事处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这些办事处关员们去养成,代代相传……”
2005年,嵊泗办事处被评为舟山口岸优质服务单位;2006年,办事处被评为舟山海关先进集体,业务科还被授予杭州海关“青年文明号”称号。如今,海岛上的7位关员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学习,已然成了一家人,整个办事处处处透出一种融融的和谐和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