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午7时 青田县海口镇莲房村后陶头山
“我们的战士是用身体将湿衣服烘干的。”崎岖的山路在雨水的冲刷下,泥泞不堪,抬着钢材的战士一脚踩下去就深深地陷进去,只能拄着木棒艰难行走,脚上的胶鞋早就湿漉漉地沾满了泥巴。”
太累了,搭把手
18日上午7时,记者转战丽水地区电网受灾最重的青田县海口镇。在这里,参与抢修的有衢州武警支队的800名武警官兵,共需运送27基的电塔重建所需的550吨物资,最远的一基距离物资仓库有8公里的山路,那是丽水电网抢险中难度最大的地区。
在海口镇莲房村后陶头山抢修点,从莲房村上后陶头山的山路是50公分左右宽的羊肠小道,有的甚至没有路。武警战士们只能肩背手扛,完全靠人力将这些钢疙瘩运上山顶,从山脚的仓库到山顶的抢修点要走7公里多的山路。
早上7时许,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雨突降,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战士们穿上雨衣继续奋战。然而,崎岖的山路在雨水的冲刷下,更加不好走了,路面泥泞不堪,抬着钢材的战士一脚踩下去就深深地陷进去,只能拄着木棒艰难地行走着,脚上的胶鞋早就湿漉漉的,沾满了泥巴。衢州武警支队政治部刘副主任动情地说:“我们的战士是用身体将湿衣服烘干的。”
8时许,当战士们好不容易走到半山腰的时候,老天再次为难了战士们,竟然洋洋洒洒下起了雪。冰冷的雪花借着风势不断地抽打着战士们的眼睛、脸,山路也变得更加湿滑,为了组织好队伍秩序,保证战士们的人身安全,指挥员命令上山的时候每个队伍的前面由骨干战士带路,后面由干部压队。有些路段灌木丛生,根本没有路,战士们边走边踩开了一条条简易的小路。面对比人还高的茅草,战士们只能扛着钢材蹲着慢慢爬过。
衢州武警支队常山县中队三班的吴杨滨是个有一年军龄的老兵,家里在温州鹿城区开了一个服装厂,资产数千万,是个父母宠着长大的“金娃娃”。他说,与这次高强度的抢修相比,平时的训练就算不上什么了。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绝对不能砸了常山中队连续13年先进中队的招牌。就在昨天的抢修中,他不小心踩空摔倒了,膝盖、脚掌全都挂了彩,但是今天的抢修他还是冲在了最前面。
在快要到达山顶的路上,有一段仅有30公分宽的泥浆路,坡很陡,被战士们戏称为“滑翔机”。战士们只能手拉手,一步一步向下挪动,而脚下则是数百米高的深涧。经过90多分钟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山顶,战士们满是泥点子的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截至17时,衢州支队的武警官兵在崇山峻岭中艰苦来回了4趟,行走了28公里山路,将这座500多米高的山牢牢地踩在了脚下。
倒塌的电塔旁堆积如山的新钢材
记者手记:两天的丽水之旅结束了,但是武警战士们的抢修任务却仍然还在继续,依然在崇山峻岭中默默战斗着。短短的50多个小时,可爱、可敬、可亲的武警战士令我无数次感动。
这是一群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有的比我还小,但是他们在困难和危险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畏、沉着、冷静,不得不让我汗颜。
记得有人这样和我说过,“军营里的兵是最单纯的。”在条件恶劣的荒山野岭中,处于花季中的他们克服了都市生活的诱惑,将汹涌澎湃的青春骚动压抑甚至消灭在内心深处,他们在这里执着地只为着一个目的:最短时间搬运完抢修物资。不管刮风下雨、大雪冰冻、手脚冻疮流血流脓……这些都没有动摇他们继续奋战的信心,他们将激扬的青春挥洒在浙西的山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