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的脸
紧急援建的浙江娃哈哈水厂
乐观情绪是四川人民的气质
乐观
一位从浙江赶赴广元的义工评价,杭州人的休闲体现在外在,而四川人的乐观气质发自内心。
没有怨天尤人,广元人用乐观疗伤。
当地工商银行的甘行长随身携带着压缩干粮和口哨,以防万一。这几天余震,他睡在沙发上,患有高血压的身体能明显感觉到抖动。但他打趣说:“没有余震,我还睡不着呢。”
青川马鹿乡,半山腰上简陋的乡政府,俯瞰着坎下一片平坦田地的数百帐篷。浙江在线记者遇到青川县文化局副局长贾琳,即使地震把文化局从一楼到四楼夷为平地,这位乐观的青川人仍然在帐篷里放歌,“这个时候,振奋精神是最重要的。”
从广元高速入青川,下高速过竹园镇,即马鹿乡,再往里走,是经常从山崖上掉落石头的凉水镇,再往里,是村庄几乎夷为平地、且随时伴有山体塌方的苏河乡,灾情依次严重。4天前,受灾严重的苏河乡毛坪、樱桃、东风等5个村近2000村民全部被济南军区猛虎师送至灾情较好的马鹿。
帐篷整齐地被划为1区、2区至20区,以户为单位,安置在十余亩刚刚收割过的平坦田地上。
帐篷中央,是一块空旷的活动区域。靠马路脚下,受灾群众搭起了大灶,6名村妇掌勺,浙江在线记者看到,火旺的大锅里蒸着热气腾腾的粽子,经打听,多从嘉兴运抵。
“端午节嘛,我们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吃上个团圆饭,也没得啥子好饭菜,但粽子一定吃得到。”炒菜的大姐何珍云(音)笑呵呵对记者说。
村民很有秩序地打饭,或是围坐在一起,或是站在田头,或是坐在帐篷前吃着,也有许多妇女抱着孩子喂饭,大家脸上挂着乐观自信,安详、有序。
苏河乡毛坪村老人张国发今年65岁,在他没走出过青川大山的65年里,经历了两次地震,一次是“1976年”,把手指掰成数字,张国发清晰地报出了第一次身历地震的时间。
这位健谈的老人喜欢向记者倾诉,并已然接受了现实,显得平静。
“那时地震太小了,摇了摇就没啥子事情喽。这次真的挺大,我家的房全部被压塌。”
同样来自毛坪的6年级学生张浩忠地震数天后看到了父亲,泪水盈眶,他对记者说,一层的家变成了废墟,但全家平安,是最大的幸福了。
“听政府的安排,但关键还是要自力更生。”张国发老人用地道的青川方言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把辣子一滴油,我们也能炒出生活的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