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9日讯(见习记者童俊)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继伟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说,要着眼教育均衡,重点扶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逐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加大“教育强县”创建力度,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目前全省76%的县(市、区)已成为“教育强县”,83%的镇(乡)成为“教育强镇”,教育强县人口覆盖率达80.6%。省政府从2002年起组织杭州等8个市本级和34个教育强县(市、区)对口支援25个欠发达县(市、区),五年内支援地区累计向受援地区捐赠资金6271万元和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2007年又启动了第二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四年内组织落实超过6900万元的教育对口支援资金,重点帮助受援地区开展教师培训、改善办学条件及资助贫困学生。
其次以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为契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2005-2007年全省投入34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1.8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省拆建、改造、新建学生公寓和食堂285万平方米,使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实现了1人1床,生均食堂面积达到1平方米,共惠及1000余所农村学校、200多万名农村学生。省政府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建设计算机教室和音像播放点。2007年起省政府出资实施“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去年共向全省2800多所农村中小学配送了141.7万册图书。
从2003年开始,我省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对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校舍面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使校际间的资源配置、办学水平大体平衡。目前全省已有2994所中小学建设成为标准化学校,占学校总数的45.3%。
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2007年初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8年春季开始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003年开始加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2005年起把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比例从4.9%扩大到9%,并建立免费供应的爱心营养餐制度;2007年资助面又扩大到14%;2008年春季开始对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
目前我省有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18.7万人,占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的55.1%。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农村教师培训,2005-2007年投入近2亿元,完成了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我省还规定:对在乡镇(不含城关镇)及以下中小学工作的教师,从2006年7月1日起,实行浮动一级薪级工资,浮动工资满8年后予以固定,固定后继续浮动。对退休时浮动工资时间未满8年,但在符合享受浮动工资条件的学校满20年的,可将浮动的薪级工资作为计发退休费的基数。对于到乡镇以下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实行直接转正定级,并在此基础上高定一级薪级工资。
今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政策,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给予平均每月200元的津贴。实施教师支教制度,鼓励在县域内开展城乡教师支教,并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有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任教一年的经历。省政府每年集中从教育强县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县支教。城乡教师的学历、职称差距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