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9日讯(见习记者童俊)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继伟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说,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省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不足。
首先是教育投入仍然相对不足,教育投入水平还有提升空间。过去5年中,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44%、2.47%、2.36%、2.29%、2.34%,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20.5%、21.2%、20.5%、21.2%、21.3%,这与法律规定教育经费“两个提高”的要求还有差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标准还不高,地区之间投入不平衡,2007年最高的地方小学580元、初中800元,最低地方小学230元、初中330元。
其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仍然较大,农村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目前全省城乡小学生均仪器值比例为1.58 ∶1,初中为1.35∶1;小学高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1.16∶1,初中为1.19∶1;小学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1.05∶1,初中为2.48∶1。全省还有6个班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555所,基本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再是职业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全省就业准入制度还未得到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待规范。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充分体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配套衔接不够。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还未能跟上生产实践、技术进步的变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还比较薄弱,日常运转经费比较困难,学生的实践教学欠缺。“双师型”教师不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还存在身份、编制、社会保障等体制性障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互动双赢、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劳动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利于技术性人才的成长,相当一部分群众对职业教育还存有偏见。
素质教育也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地方和学校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仍然存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格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不强。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还有待深化,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没有明显解决。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做法比较普遍,“择校热”还未降温。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明显,6-22岁学生近视率为6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还有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学龄流动儿童少年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超过90万人,使城市教育资源供给面临严重短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民办教育配套制度落后,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投资趋缓。社区教育还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抓手,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氛围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